1、单选题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园林多么繁华都靠不住,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园林反而耐看耐读。??
①其实那座园很小,园中读书堂也小,浇花亭尤小。
②弄水种竹轩、见山台、钓鱼庵、采药圃等等更远远不如名字那么清幽。
③司马温公描写独乐园的诗歌传诵一时。
④饱读纸上园林,可以读出自己胸中的园林,世人真不必多事造园了。
⑤独乐园所以为人欣慕,不在于园,而在于诗
A.④③①②⑤? B.③①②⑤④? C. ④⑤③①②? D③⑤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①中的“其实”是对③中“传诵一时”的转折,二者应该在一起,②中的“更”是对前面的“小”的承接,⑤④再从实际的园林转到纸上的园林。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5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 (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 (20字以内)
参考答案:①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或者“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②中国提倡高远目标,西方倾向实在目标。
本题解析:本题先给出了西方谚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写出中国一句谚语的意思,并辨析两者的区别。由此可见两句谚语的意思有某种相关性,再结合本句谚语中“人往高处走”可知中国的谚语应是:人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追求进步和卓越。
点评: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因此本题的实质是怎样把生动形象的句子转换成平实的句子。做题时,须明确句子的艺术手法,结合其手法的特点,明确其本体,并将之还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自翊刚腹自用举家迁徒事非经过不知难
B.松驰一枕黄粱心劳日绌吃一堑长一智
C.拢络裨官野史想往光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陷阱东施效颦孺子可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自翊(诩)刚腹自用(愎)举家迁徒(徙)B.松驰(弛)一枕黄粱?
心劳日绌(拙)C.拢络(笼)裨官野史(稗)想往光明(向))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蕴含一定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
(1)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
(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
(3)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
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
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
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从2001年开播时的默默无闻,历经八年变成了全中国最火爆的电视讲坛节目。主讲人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作品,于丹之于《论语》等等,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或者一段历史。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产生了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主讲者们也据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于是“《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等新闻屡见报端。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面对这个迅速崛起的热点,社会舆论纷争不已。部分媒体高度颂扬主讲者为“国学的启蒙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主讲者不过是“文化奶妈”,这种热点不过是:“奶妈”们吃了一点“文化之草”,再挤出点“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罢了。?(选自《南方日报》2009年5月,有修改)
你认为这些主讲人是“国学启蒙者”还是“文化奶妈”呢?阅读材料后,请你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评。
参考答案:
例文:
第一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国学启蒙者’”。
尽管主讲人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社会提供学术典范,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讲学方式,架起了古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传达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长期与古典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古代经典的字意。这些主讲人将枯燥无味的古典文化通俗化,使听众对所讲授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引导大众步入古典历史文化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了启蒙之效。
正是这批文化启蒙者,引导大众关注国学,重新形成了“国学热”,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文化奶妈’”。
这些主讲者并非都是从事所主讲内容研究的专家,对于所讲解的古代文化经典的种种解释,大多属于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都是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常常表现出肤浅化、庸俗化、家常化的倾向,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有的主讲者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 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等等。表明他们承担的也就是“奶妈”的任务,将读者引进大门,至于讲解的内容是否精准,则不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实际上容易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
受众深受社会的急功近利之风的影响,缺乏耐心,渴求速成,这些加工过的“奶汁”,使他们形成较重的阅读依赖心理,这将使名著逐步远离人们。
对于中国大众而言,传播经典文化,不能仅仅追求浅近通俗,更需要追求讲授正确,观点公正,具有良好的治学素养。因此这些主讲者的确只能属于“文化奶妈”之列。
第三种回答:兼顾两种回答,以一种为主,辩证分析利弊。答案略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