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3:02:08 【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炮烙 菲薄 陷井 偏安一隅 呱呱坠地 
B.琐事 针贬 屠戮 绿树成荫 销声匿迹
C.睿智 矫健 对峙 桀骜不驯 严惩不贷
D.接洽 煤碳 誊写 汗流浃背 精兵减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井——阱? B向贬——砭? D项碳——炭?减——简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常见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常见、常用字。考查的重点是音形相近易混的词语、成语或熟语。所设置的别字误区多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干扰性强,迷惑性大,不易直接作出判断。但只要我们识记时联系意思去记,就问题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仿造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与划线的句子构成排比。
2011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经历了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背景下努力开拓、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的喜悦;
?
?


参考答案:示例:这一年,我们有力调整、转方式、保增长,保持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这一年 ,中国“金花”李娜法网夺冠,结束了中国人在职业网球赛场没有发言权的历史。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首先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式“这一年,我们···”,然后联系当今发生的事,围绕2011年值得记忆这一主题展开,注意前后文意的贯通。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仔细观察五代梁楷所画的《太白行吟图》,结合所附诗句和你对李白的了解,发挥联想,刻画你心中李白的形象。

要求:
(1)请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图中的李白“月下独酌”,仰面苍天,诗情满怀,纵思运句,一副抑郁不得志的表情。中国绘画注重神韵的画风在梁楷的这一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白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理想不能实现,常常饮酒赋诗,以发泄笑傲王侯、愤世嫉俗的牢骚情绪,寄托渴求个人自由、摆脱社会羁绊的政治理想。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在文人名士心中,李白是个性情豪放、傲岸不驯、才华横溢的人。
作者在《太白行吟图》中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作者不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描摹反映诗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并对这些状态和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一个鲜明的李白就呈现于人们眼前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下面材料,谈谈你对潜规则的认识。(5分)
招投标“潜规则”——参与国企信息化系统招标的某软件公司总经理张某,找关系“搭上”招标负责人,打点近10万元“好处费”,成功中标;医疗“潜规则”——患病进医院需要手术的小李,托关系给主刀医生送去千元红包后,手术被提前。“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就觉得不踏实。提起“潜规则”,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颇有感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认为,“潜规则”是一种暗中存在并持续发挥作用的隐形“行为规范”。先是有人私下做一些不可公之于众的事,尝到甜头,于是形成一种私下行为的成功模式,成为共识,纷纷仿效,便形成“潜规则”。


参考答案:示例:潜规则最大的危害在于侵蚀人的是非观,侵蚀对人对法律的尊崇和对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因此根治“潜规则”就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个笼子的‘柱子’是法律,是舆论、社会等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必须让这些‘柱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共5分,答出什么是潜规则得3分,答出怎么对待潜规则得2分。)


本题解析:解答类似题目,无论如何评价,首先应明确态度,不可模棱两可。阐述理由时要充分,要关注5分的分值,理由不能太简单。语言表达要规范,不能有错字,病句,错字病句都会成为减分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皈依 干涸 信笺 虚左以待
B.狡黠 打烊 丛冢 词不达义
C.祛除 剂贫 罹难 计日程功
D.证券 蹉商 洽谈 不假思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义——意;C剂——济;D蹉——磋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