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5 23:13:58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穷饿无聊,追又急
B.为巡船所物色
C.大阉亦逡巡畏义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2、单选题  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崤之战》)
(2)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
(3)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4)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
(5)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
(6)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指南录》)
(7)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8)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壁》)
A(1)(2)(4)(6)
B(2)(4)(6)(8)
C(1)(2)(4)(7)
D(4)(5)(7)(8)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秦王必喜而善臣②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B.①计不知所出耳②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D.①夫人之力不及此②斯人,吾谁与归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置酒请之(动词,邀请)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动词,请求)
C.以次进(名词,次序)
D.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
A.气质刮目相看只是永远
B.品位满不在乎于是一生
C.度量等闲视之但是终生
D.修养置若罔闻便是终身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