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23:22:42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会理县境内发生6·l级地震,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党和政府首当其冲成了起灾区人民的主心骨。
B.有改革者,就必然有反对者;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未放松过,手段的毒辣厉害也无以复加了。
C.针对层出不穷的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事件,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改现行《广告法》。
D.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荣登奥运金牌榜首位,打破了奥运金牌榜传统格局,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B.无以复加:比喻达到了顶点。C.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D.“无足轻重”的意思是无关紧要,用在句中妥当,要注意的是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表达,意即“中国夺得51枚金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宝黛初会的一段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惊”和“笑”二字加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50字左右(6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个字从描写人物情态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总说,2分),“惊”表现了黛玉的小心谨慎,“笑”表现了宝玉的坦白直率(具体分说,3分)。一字传神,余味无穷(总结,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考虑语句是否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殷(yīn)切埋(mán)怨呱(guā)呱而泣日薄(bó)西山
B.陨(yǔn)首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B.我有一个儿子,生活过得很幸福。
C.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只是说希望是很渺茫的。
D.今天开会他为什么不来?大概是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鼓(pí)闻(fěi)体(dòng)身陷囹(yú)
B.临(qióng)车(yūn)复(bì)渭分明(jīng)
C.洁(pì)江(gāo)龙(jiǎo)令人舌(zé)
D.拘(nì)包(zā)荔(bì)惨绝人(huá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绯闻fēi,B晕车yùn C蛟龙jiāo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