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请以教材第一册中出现的作家或历史人物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意境相符。(2分)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意气是?。
参考答案:意气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的气概
意气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志趣
意气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执着
意气是烛之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情怀。
其他人也可,必须有该人或评价该人的名句,1分;句子通顺1分
本题解析: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仔细分析例句,可知,意气是+人物+与人物性格相关的名句+品格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参考答案: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2) 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
(3) 今夜闻君琵琶语,?。(白居易《琵琶行》)
(4)?,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5)?,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6)?,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7)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8)?,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9) 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10) 总角之宴,?。(《诗经·氓》)
参考答案:
(1)间关莺语花底滑?(2)梦啼妆泪红阑干
(3)如听仙乐耳暂明?(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扪参历井仰胁息?(6)驽马十驾
(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8)小学而大遗
(9)渺沧海之一粟?(10)言笑晏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题,要在背诵的基础上把每个字写清楚写正确,因为评分标准一般是“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本题第(2)小题要注意 “阑”不能误写为“栏”,第(6)小题中的“驽”“驾”、第(7)小题“陨”、第(9)小题中“沧”、“粟”、第(8)小题中“晏”等字特别容易写错,背诵、默写时要留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
C.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撮合 板着脸 破涕为笑 奉为圭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填在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项是
[? ]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发出来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___________。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分别。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
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
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
D.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儿就觉得劲头不一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