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3:33:18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④、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板,可书文字。④刓(wán)阙:磨损残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 订:修订 B.始归赵氏 归:出嫁 C.装卷初就 就:接近 D.或者天意以余菲薄 菲薄:微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赵侯德甫所著书也 是说也,人常疑之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则或咎其欲出者 D.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B.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C.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D.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4.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悲从中来,有极其落寞凄苦无奈之感;同时也有经历太多大喜大悲之后对人生的一种彻悟,一份旷达与坦然。 5.(1)(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筹不到钱,又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2)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 (3)难道人性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我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县,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 “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过将军家过:拜访 B.以近族得减死论论:定罪 C.后期如军法如:按照 D.宜锡嘉名锡:赏赐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谄事近习,皆当罢黜?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2)
钻研一辈子经典,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敬仰他。
本题解析:
小题1:过:经过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 令将军与臣有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的样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 灵王为章华①之台,与伍举②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③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 ?“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④,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谁相礼,则华元、驷騑;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使富都那竖⑤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
?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而小大安之也。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望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
? “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⑥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地,于是乎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僚之暇,于是乎临之;四时之隙,于是乎成之。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夫为台榭,将以教民利也,不知其以匮之也。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 【注】①章华:楚地名,当在今湖北监利离湖上。②伍举:楚大夫,为伍子胥的祖父。③金:钟。石:石磬。匏:笙。竹箫管。④豆:盛食品的高脚盘。⑤富都那竖:富,指富于容貌。都,优美的样子。那,美好。竖:小臣。⑥大卒:君王的士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察清浊为聪 聪:听力好,听觉灵敏
B.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 罢:废除
C.举国留之,数年乃成 留:治理
D.愿得诸侯与始升焉 升:登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项王曰:“壮士!——刚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故先王之为台榭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用“/”给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B.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C.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D.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4.本文中伍举论述的美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①伍举认为土木建筑的高大和雕梁画栋不算美,有德而受到尊崇才算美;②统治者搜刮民财使自己富有却让百姓贫困,不算美;把美德布施给远近的人,使大小国家都得到安定,才算美;③目观的美不算美,对一切都无害的事物才算美。(意对即可)
5.(1)?先君就靠这些做法消除祸乱,战胜敌国,而且对于各国诸侯都没有坏处。
(2)?德义不能实行,就会使近处的人忧愁叛离,远方的人抗拒违命。
(3)?如果您认为这高台很美,建造高台做得正确,那么楚国恐怕就危险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