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形象是一个人的名片。据称,毕业前夕不少求职的大学生争相去整容,力求以美好的外在形象给自己加分。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别人嘲笑自己的形象丑陋而丧心病狂杀死4名同学,超女王贝2010年11月在武汉一家整形医院做整容手术时意外死亡。……看来,每个人都十分在乎自己的形象。不仅个人,社会组织也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媒体常披露,一些地方政府,因大搞形象工程而为人们所诟病。看来形象不仅限于个人。然而,形象仅仅指外貌吗?
请以“形象”为题写一篇作文。选准立意,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学校咖啡厅或茶座喝下午茶时常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他发现,这和在国内了解到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完全不一样,他们总是强调艰难的付出。于是他对此开始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他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任何人一生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他的论文引起了整个心理学界的轰动。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成功观和成功教育
一位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经常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往往把自己的成功看得自然和顺理成章。他想起自己在国内时也曾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而这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甚至把有些正在创业而尚未成功的人吓退。这两种人的看法代表了两种很不相同的成功观。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需要奋斗和创造,需要不断地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第一种人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而不只是在最终的结果里已经充满了奋斗和创造的乐趣。人生本该如此,与困难搏斗,其乐无穷;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正是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最终的成功与否倒是次要的。第二种人就不这样看了,他们把整个生命作为赌注押在最后的结果上,他们害怕失败,渴望成功,为此孜孜以求,兀兀穷年。他们在艰难的付出中享受不到人生的乐趣,因为他们没有把这种劳动和艰辛看作是人生应有之义。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卧薪尝胆、焚膏继晷的付出呢?是有朝一日的成功,是成功之后的辉煌,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在我国的成功人士那儿挥霍浪费的现象特别严重?这里有一个深层的心理动因:成功之后的报复性享受。他们在创业时的确付出了很多,成功时当然不会忘记这个代价,现在终于到了偿还的时候了:迫不及待地造别墅、包二奶、花天酒地、肆意享受,真是苦尽甘来,扬眉吐气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板凳要坐十年冷”“成则诸侯败则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等,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它实际上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中国人特别刻苦耐劳,尤善隐忍克制,恐怕与这种民族心理也不无关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目的正是“一朝闻名天下知”。中国人的虚伪做作,明争暗斗,为了最终的成功而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等劣根性,又何尝不是源于这种庸俗的成功观?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因为他害怕一败涂地,从而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成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输不起,而一个输不起的民族最终也赢不了。庄子说:“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内拙。”如果以生命为赌注,会矜持笨拙到什么程度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大器晚成,大功告成,甚至所谓千秋功业,差不多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过分地看重物质功利和现实得失意义上的输赢成败,已经使得我们民族的历史发展陷于恶性循环,而人性的发展则停滞不前。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这样两副嘴脸:那些灰头土脸、愁眉苦脸、焦头烂额、忧心忡忡的人是那些创业尚未成功或失意失败之人;那些志满意得、红光满面、脑满肠肥、飞扬跋扈之人当然就是所谓功成名就者了。这两种人在那儿“风水轮流转”。
究竟如何看待成功?我的理解是:一,活着并且继续活下去就是成功;二,生命有她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充分享有这个尊严和实现这个价值就是成功;三,生命的欢娱和成功的喜悦应该伴随着人的一生。弗罗姆说:“我们也许幸福也许不幸福,我们可能达到一些目的而达不到另一些目的,但不存在一个合理的天平能够表明生命是否值得。生命以死亡而告终,我们的许多希望都无法实现,生命包含着痛苦和奋斗;从收支平衡来考虑,要么不出生,要么在襁褓中死去似乎更有意义。而谁又能说,爱的片刻欢愉,或者在一个明媚的清晨边散步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抵不上生命中所有的苦痛和奋斗?生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赠予和挑战,它不能用任何别的东西来衡量,对于是否值得活下去的问题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
人是什么?人就是人,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谁也没有主动要求降生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来;他的存在既是幸运的,又充满着各种挑战。他不得不处理来自自身和外界的所有问题,并独自承担一切后果。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并选择一定的方式表达这些欲望,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这个价值。教育就是对人们的各种欲望和价值进行调整并试图为人们创造实现它们的条件、途径和方式,而这种“调整”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基础上,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为什么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难道不是因为,经由教育,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个人有限的一生中幸福、自由地成长、发展,充分实现和享受人生的价值吗?如果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让那么多刚刚涉世的青少年不断饱偿挫折和失败,时时感到压抑、郁闷、痛苦无助甚至悲观绝望,那么,这样的教育不是很可怕吗?
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人性的成功观,而不是强化那种庸俗的禁锢和毁灭人性的成功观。
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感到成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个性的发展上,在生命意义的发现上,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
本题解析:立意参考: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文章立意可以是“成功并不很艰难”,也可以是“成功确实很难,离不开艰难付出,但更要有兴趣,并坚持下去”;不能写成“成功一点也不难”。 从写法上考虑:若写议论文,应重点说清成功难(或不是很难)的理由,点面结合地阐明成功必须具备的素质,要理清说理的层次,精选典型的富有时代感的事例加以论证;若写记叙文,宜点出“成功”的概念很宽泛,除了事业上取得成就,经过努力完成了某项任务、实现了某种愿望,也算是成功,要着力写出自己在追求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若写小小说,可以编述某人因某项素质(如乐观、细心、有耐心、善于捕捉机遇等)突出而赢得成功的经历,也可以描述某人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故事。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作家想出了这样一个过年的办法:开上新买的私家车,在后备箱里塞满装着铅笔的铅笔盒,还有一打一打的作业本,到贫困地区去转一趟。他要在沿途,把铅笔和本子发给路上遇到的穷苦的孩子们。
一个月后他回来了,谈起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感慨良多。他说,他从小就经常幻想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叔叔,然而一直没有遇到过。现在日子好过了,他推己及人,就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推己及人,共筑大爱人间
一位从贫困山区走出的作家想到了一个这样过年的办法:开上新买的私家车,在后备箱里装满铅笔和作业本,到贫困山区走一趟。沿途把这些东西发给困苦的孩子们。回来后,他感慨良多,他说:从小就幻想有一位叔叔让自己遇到但没有遇到,现在自己推己及人,就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是啊,自己想要感受那样的幸运却没有遇到,但却想要让跟自己曾经有同样处境的人感受到这份爱,推己及人,自己获得灵魂升值的同时燃起他人对生活的希望,筑就大爱人间。
推己及人,共筑大爱人间。面对生活的困苦,我们渴望一双有力的肩膀;面对绝望的深渊,我们渴望一道璀璨的光芒;面对失败的辛酸,我们渴望一双关切的目光。生活的挫折和失败让我们更加迫切的想要寻得来自朋友、社会、家人的帮助,当这些力量支撑我们走过困境我们也会成为这些力量的一份子。推己及人,传递这些力量,共筑大爱人间。
推己及人,共筑大爱人间。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顺友十几年来如一日,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为山区的人民送去亲人的福音。接受采访时他曾这样说:“小时候总想到山外面看看,因为爸爸在外头,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让现在的那些当初的自己感受信件传来的开心。.”王顺友,一名山区邮递员,却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个响亮的名字,他推己及人,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大爱的光彩。
推己及人,共筑大爱人间。不要总是埋怨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因为自己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而不把希望传递给别人。海伦凯勒生来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多么希望有一份力量帮她战胜这一切。她凭借自己的坚强自学了七门语言,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她不但没有埋怨社会的不公,相反,推己及人,把这份希望洒向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全世界的失明儿童带来了福音。所以,推己及人吧!共筑大爱人间,共享和谐社会。
推己及人,共筑大爱人间。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爱的力量。生活没有欺骗你,他只是暂时忘却了你的存在,而这恰恰铸就你前行的力量,所以,满怀希望吧!推己及人,共筑大爱人间。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想法,最后落实到行动”,立意是注意抓住文中的“感慨”,感慨的内容是“他从小就经常幻想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叔叔,然而一直没有遇到过。现在日子好过了,他推己及人,就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这句话有这样的几点含义:“幻想与实现”“推己及人”,由此可以进行立意:①想到不如做到;②天使,从自己做起;③用行动圆梦:④推己及人,将心比心;⑤推己及人,从我做起;⑥己所欲,施于人;⑦把爱心付诸行动,把愿望变成现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姚明,美国人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如果说,世界是一片汪洋,我们便是那一粒水珠,虽小,聚之成海,落之成瀑。就如上海人自发祭奠,老人的捐献,围堵劫匪,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用爱心、耐心去感动世界。八十多岁的袁淑妹老人,是香港大学的宿舍管理员。四十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责任心及对同学们的爱心,日复一日的工作,被同学们看作“宿舍的灵魂人物”,被评为名誉院士。或许,她的学识不够,但她却能在学生复习时主动送上食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确,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如老人,用自己的爱心对待学生,让他们即使离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我们可以用坚持为世界增色。美国有一名摄影师,他从二十岁立志要拍摄一张闪电直击自由女神像的照片。这一过程就经历了四十年,期间,他沉醉于这一情景,几乎没有其他作品,生活困窘;期间,他险些被雷电击中。但他都没有放弃。最终,在一场雷雨中,他苦等两个多小时,拍摄了夙愿中的效果。这被称作“上帝之手”的图片,是摄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照片。或许,以现代科技可以做成这一效果,但唯有这样的真实才会让我们震撼,感慨于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的坚持可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用学识促进世界的发展。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以物理知识让我们全面认识世界;爱迪生为我们带来了光明;现代科学让我们可以预测灾难……知识的宝库时无穷的,我们可以探求其中的部分秘密,积少成多。我们可以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改变世界。
一位司机在心脏病突发之际紧急停车,让乘客离开;曹雪芹“增删十载、批阅五次”,终成《红楼梦》的不朽巨作;印尼海啸时,一位小女孩用她的地理知识判断海啸来临,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或以真情打动他人、影响世界;或凭坚持取得成功,为世界增辉;或以学识不断奋进,促进世界进步。一粒沙里,也有一个世界。凭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也为世界。就如材料中的点滴“小事”,汇成一片汪洋。
本题解析:“以自己的方式”,指“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又是“积极的、能给人以启迪的、能鼓舞人的”。“影响世界”,指效果。伟人、名人“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自不必说;小人物、平凡人也可“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作用的都可算“影响世界”。以上两个方面也可都兼顾到,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2012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目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有这样的题目:
文学和哲学的区别是什么?
请谈一下你心目中的陶行知。
请谈一下方舟子与韩寒之争的社会意义。
如何看待目前的中东、北非局势?
你读过《诗经》原著吗?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
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感到手足无措,抱怨书本上没有。而一些教育专家则对这样的题目大加赞扬,认为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向。复旦大学主持面试的教授说,大多数问题没有答案,考生可以用自己的逻辑给出观点,也可以运用自己的博学来探讨,还可以质疑发问……这些问题主要是给考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选好角度,确定立意。(3)自拟标题;(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文题从2个方面展示材料,一是列举2012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目,引出“2012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目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是列举各方对此事的反应。该题很好地起到了引领考生要关注现实,学会思考,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立意并不难。(1)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学会的应该是关注,关注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书斋之内,视野狭隘的我们不会真正成为社会的人才。(2)面对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要学会思考。知识更迭频繁,信息越来越多,我们不可能学到一切,但我们可以思考,通过思考去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