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6 00:09:29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为之拟一个不超过10个字的标题。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袁唏、邓瑜)学者李土生历时10年撰写的《土生说字》全卷本,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书中对国家语委规定的7000个通用字进行了完整的解析,以多种角度、多种思维方式破译汉字构形之源流奥秘,并独辟蹊径地采取“识繁释简”的研究思路,不仅破译了每个繁体字的造字理据,而且对简化字的构形也给予了恰切的解释,达到了繁简“双赢”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手机、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服务平台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B.“综合评价”选拔将通过考生自荐、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两种方式,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含加分)(占70%)、中国科学院大学面试成绩(占2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的组合方式,计算出“综合评价”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C.“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综合运用行政、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手段和政策措施,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并谋划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达到这目标将是一如既往地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改革。
B.2011年10月24日,在全球发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乔布斯的那份感悟与激情、真诚与不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C.近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关于据称很快会出台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的表态,让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异地高考改革,是不是动了京沪本地考生的利益。
D.深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展出。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叱/惊/防 惭/舌 夹/汗流
B.热/旗 言/息/押/掌而谈
C.通/编 窃/悍 亲/拘/风尘仆仆
D.吓/丽/问/那/羽而归



5、语言运用题    《包身工》的句式灵活多变,极具感情色彩,增强了表达效果,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点。如“粥菜?是不可能有的”和“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想想,若改为“不可能有粥菜”和“几个蓬头、赤脚,扣着纽扣,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效果有何不同?思考后请按不同要求变换下面的句子,但不改变原意。
这件事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1)改写成双重否定句,使语气增强加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双重否定句,使语气减弱变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使语气增强加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仍是陈述句,添加修饰词语,使语气减弱变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