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你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句说道:“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的,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意对即可)
2.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著的努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出著庭中 出则无敌国外患
C.扶持百余步 出郭相扶将
D.夜皆亡去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伯乃佯死 见渔人,乃大惊
D.伯恨不得杀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讽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王。)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和普通的马等同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参考答案:1.C
2.A
3.B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太史公《屈原传》赞曰:“悲其志。”又曰:“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志也为人也论屈子辞者其斯为观其深哉文丽用寡扬雄以之称相如然不可以之称屈原。盖屈之辞能使读者兴起尽忠疾邪之意。(选自刘熙载《艺概》)
小题2:屈原是哪个时代的人?请写出屈原除《离骚》外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 分)
小题3:刘熙载认为屈原的作品有哪两个特点?( 2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志也/为人也/论屈子辞者/其斯为观其深哉/文丽用寡/扬雄以之称相如/然不可以之称屈原。
小题2:战国,《九章》《 九歌》《国殇》《橘颂》《天问》《招魂》《哀郢》《湘夫人》等( 2 分)。
小题3:有“志”和“为人”;文丽用不寡(意不寡)。(2 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句式的对称等。志也(语气助词,断开)为人也(语气助词,断开)论屈子辞者(语气助词,断开)其斯为观其深哉(语气助词,断开)文丽用寡(人称转换,断开)扬雄以之称相如(句意转折,断开)然不可以之称屈原。
小题2:这是一道文学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
小题3:这是一道语段内容概括的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作答即可,重点词语:“志也为人也”“文丽用寡扬雄以之称相如然不可以之称屈原”。
【 参考译文】
太史公在《 屈原传》中评价道:“为屈原之志而悲。”又说:“读屈原的诗没有不流泪的,都像见到了屈原的为人。”论“志”和“为人”,评论屈原辞赋的人,观察理解屈原太深了啊。“文丽用寡(文章语言华丽,却内容空洞,作用小)”,这是扬雄评论司马相如文章的话,不可以用这句话来评论屈原的文章。屈原的辞赋能使读者产生忠于祖国痛恨邪恶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已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沿用,袭用)
B、愿取吴王若将军头 (或者)
C、吾益知吴壁中曲折 (道路不好走)
D、士亦以此多之 (称赞,推重)
2、下列各项中,全部表现灌夫“勇直”的一项是
[? ]
①灌夫不肯随丧归
②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③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
④数岁,坐法去官
⑤夫醉,搏甫
⑥好任侠,已然诺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灌夫的父亲叫灌孟,因为灌何勉强请他出征,所以在战场上常常陷入强大的敌人之手,最终战死在吴国军队中。
B、灌夫为报父仇,十几个人冲入吴军,斩敌几十人,但结果是和他一起去的人都战死了,只有他骑着一匹战马回来。
C、建元元年,灌夫因殴打窦太后的堂弟违反法律,皇帝让他偷跑,但几年后,还是被抓住免去官职,留在长安。
D、灌夫宗族宾客借助灌夫的名气横行不法,争权夺利,使得颍川人敢怒而不敢言,但有比较流行的童谣讽刺灌夫家族。
参考答案:1、C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卓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堆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⑦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①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②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③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