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03-16 00:14:5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答题。
台城?鹿柴
韦庄?王维
江雪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江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台城》中的“鸟空啼”的“空”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其繁荣昌盛与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了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之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
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11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小题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5分)
小题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小题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词作的主题思想可以理解“兰”“蕙”“菊”三个植物意象的共同内涵应是象征一种高尚、纯洁的人格操守。
小题2:联系全词的主题可以看出,词人借它们抒发了自己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和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谴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小题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相同点: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2分)
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分)
【小题2】情感上重迭而富于变化。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字词上重迭而富于变化。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迭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两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迭,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重迭中有变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手法,学生答出诗歌重迭处得2分,变化处得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两首诗歌中“惜取少年时”“ 直须折”“ 空折枝”“ 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分析二者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角度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该题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先描述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诗句进行分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与“得即高歌”;富于变化,如“明日愁来明日愁”是对“失即休”的进一步阐释性的变化。若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运用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6分)(  )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1分)
【小题2】(1)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小题3】宋代罗大经指出本诗第三联含有八层意思,试做具体分析,至少答出三层意思。(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分)七言律诗(近体诗、格律诗也对)
【小题2】B
【小题3】从漂泊、悲秋、年老、多病、孤独、登高怀远等角度,分析一层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要结合着杜甫《登高》这首诗歌的句式特点来分析,很容易得出七言律诗。1、 每首限定八句,七律共五十六字。(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背景来分析,杜甫因病断酒,所以B项不符合诗人“苦恨”原因。所以选B。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解答此题,需要先理解第三联的句意,然后根据关键词“万里”可得出作者的漂泊天涯之苦;“悲秋”表现的是作者的凄苦之情;“百年”表现是年老;“多病”表现了作者的身体多病的情形;“独”表现的是作者的孤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