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6 00:25:4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特殊句式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何为其然也 C.生乎吾前 D.蚓无爪牙之利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状语后置 B项宾语前置 C项状语后置 D项定语后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不断完善自我。 B.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初逢时,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而今大家都已双鬓染霜,垂垂老矣。 C.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了一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他们的表演十分拙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D.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了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求全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对象误用。 点评:成语和熟语辨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望文生义类的,学生一定要确切的知道词语的意思,不能似是而非。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为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参考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本题解析:此段参考译文为: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描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 B.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C.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人,苗族。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D.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从世界现代化史这个宏大叙事进行考察,19世纪60年代觉醒的中国,无疑是世界现代化盛宴上的迟到者,因而中国自现代化起步之后,就没有常态国家的从容与潇洒。 B.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C《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当抢票软件引发热议,谁又能理解农民工的乡愁?他们在寒风中排起长队,车票却在网上瞬间被抢购一空,高科技竟成剥夺机会的推手。” D.唐太宗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德治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盛世梦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成分残缺,应在“宏大叙事”后加“角度”。B项不合逻辑,“超过”“以上”应删去其一。D项成分残缺,应在“以德治国”后加“的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