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6 00:52:47 【

1、阅读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各3分)
7.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上文划线句子)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9.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某市交警大队当街悬挂一条警示语:超载会翻车,翻车会死人,坚决不坐超载车。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市民反映该警示语用吓人的语言,有点过分了,看到之后心里不舒服。请围绕这条警示语的中心,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条委婉得体的警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拟人:安全意识离你远去,危险隐患向你走来。
   对偶:遵章行驶保安全,超载上路埋隐患。
   排比:司机讲道义,不贪超载利;乘客重安全,莫坐超载车;大家齐努力,社会更和谐。(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总角之宴,?《诗经·氓》
(2)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3)?,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4)?,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5)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6)?,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7)山川相缪,?。《赤壁赋》
(8)?,悠悠我心。《短歌行》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荆轲刺秦王》
(10)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为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某校发起了一项“美化寝室,为寝室取雅名”的活动。要求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寝室取一个三个字的室名做横批,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要求内容文雅、健康,富有文化内涵。同时写一副对联贴在门的两边来解释室名的寓意,对联可以采用已有的古诗文或自己创作(20字以内),但必须与室名相符合。(5分)
横批(室名):                
对联(解释):                                   ;                                  。


参考答案:示例:(1)长风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龙门居  鲤鱼跃龙门,雄鹰翔寰宇   
(3) 芳菲阁  今日展桃李芳菲,明朝成国家栋梁


本题解析:这道题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写横批——给寝室命名,这里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所用词语必须是三个字,体现“雅居寄情”主题,也就是要雅,而且要有意蕴。第二步,写对联,一般来说,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谐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就本题而言,形式上是对联,内容上必须是对所命寝室名字缘由的阐释,也就是说不仅上下联内容要相关,而且上下联必须和横批浑然一体。根据题干要求,对联可以选用已有的古诗文,也可以自己创作。不能超过20字。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
C.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D.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B项“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儿童。C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自谦之词,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够接手。D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