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6 00:57:58 【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①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②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注】①劬(qú):勤劳,劳苦。 ②窳(yǔ):懒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每令人往   莫:不要
B.楚边亭旦而瓜行: 巡察
C.恕然以志自惛也丑:以为羞耻
D.故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怒亭瓜之恶也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梁亭觉之,请其尉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楚亭怪而察之,则梁边亭也以其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边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边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3分)
(3)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楚边亭的守卫怨恨梁边亭的瓜比自己边好,于是夜间到梁边亭的瓜田去,偷偷用手抓扰梁边亭的瓜。
(2)就用很丰厚的礼品表示道歉,并且请求和梁王交往。
(3)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


本题解析:
小题1:莫,通“暮”,夜晚。
小题1:A其①代梁国边亭;②指自己;B因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经由;C若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你;D均为表判断的副词,可译为“是”。
小题1:关注常处于句首或句末的词语,如“也”;注意对话语境中问与答的内容的起讫点;关注上下文语意对句读的影响。
小题1:是楚王想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
梁国的大夫宋就,是地处边境的县的县令,和楚国搭界。梁国边亭的守卫和楚国边亭的守卫都种瓜,各有一定数量。梁国边亭的守卫很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长得肥美;楚国边亭的守卫懒惰,浇灌次数少,他们的瓜长得很不好。楚国县令常因为梁边亭的瓜长得肥美,对自己边亭的瓜长得不好而不满。楚边亭的守卫怨恨梁边亭的瓜比自己好,于是夜间到梁边亭瓜田去,偷偷用手抓扰梁边亭的瓜,弄得瓜都有干枯死掉的。梁边亭发觉了这件事,于是向尉请示,也打算偷偷到楚边亭瓜田去,扒坏楚边亭的瓜作为报复。尉向宋就请示这件事,宋就说:“嗨!这说的是什么话!这是结怨招祸的主意。嗨!怎么说得这样过分!假如我教你们,一定每天夜晚派人到楚边亭瓜田去,偷偷在夜间为他们好好地浇灌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边亭守卫就每天晚上到楚边亭瓜田去偷偷地浇灌瓜。楚边亭守卫早晨巡视瓜田,原来都已经浇灌过了。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边亭守卫感到奇怪就查访这件事,竟然是梁边亭守卫干的。楚国的县令听到此事后非常高兴,把梁边亭守卫夜间浇灌瓜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楚王。楚王听说后,后悔惭愧不已,知道自己糊涂了。告诉官吏说:“除了瓜,没有其他罪过吧?”对梁国能暗中忍让十分高兴,就用很丰厚的礼品表示道歉,并且请求和梁王交往。楚王常常夸奖梁王,认为梁王忠诚可信,所以,楚国和梁国关系融洽,是因为宋就的行为才有的。俗话说:“转败而为功,因祸而得福。”老子说:“报怨以德。”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吧!为人不忠厚老实,怎么值得去效仿呢?
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国,楚王打算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所以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顶上。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说:“没有。翟是个贫穷的国家,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盖的宫室,堂高三尺,土台阶三层,茅草屋顶不剪齐,柞木椽子不削皮。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翟国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惭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仰之弥高,之弥坚——钻:钻研
  无以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
B.昔者偃也闻夫子曰——诸:诸位,各位
  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爱惜人
C.予所否者,天之——厌:满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次序的样子
D.噫!天予!——丧:使……丧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小题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上左右饮侍卫
B.诏中郎将参乘参加乘车
C.独至今乎难道
D.可相少主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6分)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4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文帝将要(1分)驾崩(1分)时(或临终前),嘱咐(1分)景帝说:“卫绾是个(1分)忠厚老实的人(1分),你要好好对待(1分)他。”
(2)景帝(或皇上)认为他清白高洁(1分),忠厚老实,没有别的心思(1分),于是就任命他担任河间王太傅(1分)。(整体通顺1分)
(3)况且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2分),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1分),(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战车御者居左,尊者居中,右边有一人陪坐或侍卫,谓之参乘,亦谓“车右”。)
小题1:A(“醇谨”即纯朴老实,谦虚谨慎,①说他担任文帝侍卫官期间,不参加太子的宴请,是谨慎;③说文帝赐他六把剑,但他从来没有佩带过,也没有将它们送人,足见其纯朴;④说部下每犯错误,他都主动承担责任,不将它推给其他的将领,是纯朴;⑥说他担任丞相时,每次朝会只说分内的事,可谓即纯朴又谨慎:所以四项均能表现卫绾这一性格,但这类题型,只要求所选的全对,不要求对的全选,须提醒学生注意。其他两项,②说他虚言应对景帝,⑤说他立下军功,均与醇谨无关。)
小题1:C(两处错误,一是景帝让他陪乘,主要是借机询问当年卫绾拒绝自己宴请一事,顺带拉拢一下关系,无关乎卫绾立功;二是赐六把剑的是文帝而非景帝。)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县人。卫绾因为在车上玩杂技而选为郎(皇帝的侍卫),侍奉汉文帝。按功劳逐步升迁为中郎将,为人纯朴谨慎,非常忠诚。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召集文帝的侍卫们一起喝酒,卫绾谎称有病,没有去。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老实人,你要好好地对待他。”等到文帝驾崩之后,景帝即位,一年多时间都没有责备卫绾,卫绾也一天比一天更加勤谨努力。
有一天,景帝游上林苑(汉朝皇帝的私家园林之一),下诏要中郎将(卫绾)陪乘侍卫,回来后问卫绾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给我陪乘(当侍卫)吗?”卫绾说:“我从一个普通侍卫侥幸因功逐步升任为中郎将,其他的原因我就不知道了。”景帝问他说:“我当太子的时候曾经召你喝酒,你不愿意来,是什么原因呢?”卫绾回答说:“我该死。不过那时确实是生了病。”景帝要赐一把剑给他。卫绾说:“先帝(文帝)曾赐给我六把剑,您再赐给我剑,我就不敢再领旨接受了。”景帝说:“剑这东西,送给别人也挺容易的,难道你还保留到现在吗?”卫绾说:“先帝赐我的剑,我可都还留着呢。”景帝就让他回家去拿,拿过来一看,剑都还好好地装在盒子里,一次都没佩带过。卫绾担任中郎将,如果属下有点过错,他就经常承担领导责任,从来不推给其他将领;但如果属下立了功劳,就经常让给其他将领。景帝于是就认为他是一个清白高洁的人,忠厚老实,没有别的心思,于是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吴楚二王叛乱的时候,诏令卫绾作为将领,统率河间王的部队攻击吴楚叛军,立下了战功,被授为中尉官职。三年后,卫绾凭借军功,在景帝前六年被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景帝七年),景帝要废除栗太子,诛杀栗太子的部属。景帝认为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狠不下心来,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派郅都去逮捕栗太子。事情结束以后,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再将卫绾召回朝廷,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很多年,升迁卫绾为御史大夫。五年后,代理桃侯刘舍担任丞相,每当上朝时,只说本职分内的事。只是从一开始当官,到后来当了丞相,一直都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可是天子认为这是敦厚的表现,可以辅佐年轻的国君,对他既尊敬又恩宠,赏赐给他很多东西。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卫绾部分,有删节。译文为保留流畅生动性,部分句子采用了意译。)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使人觇之觇:窥视
B.伊陟嗣事嗣:继承
C.卒如所度卒:队伍
D.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距:通“拒”,抵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②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③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深谋远虑;与
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命令百官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人,
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诗句,表示祖先留下来
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
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5分)
(2) 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阴”“死士三千”“人间”各1分,句意2分)
(2)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援。(“敕”“趋”“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儿子。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他年少时就流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卫军。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名。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代帝王的法度去做’,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准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后继。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卒:最终,终于。这种意思用法熟见于中学课本。例如: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2:②表现其“孝”;⑤为众人的意见,二者都不是符合选项题支,排除这两项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D项中 “生擒诸葛恪”错误,原文只是说“恪惧而遁”,意思是诸葛恪害怕逃跑了。
小题4:(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阴:暗地里;死士三千: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莫知:不知道;所出:来的地方。即从哪里来。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敕:命令;鋭卒:精锐部队;趋:奔赴;要:拦截。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呱呱泣 
②渔父莞尔笑 
③渔父见问之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③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