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三)
①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 ②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 ③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 ④大理卿梁毗,抗表上言素作威作福 ⑤其弟约、从父文思、弟文纪,及族父异,并尚书列卿 ⑥上渐疏忌之……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自称碣石山人。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箧空甚,遂为浮屠 浮屠:此指出家之人,僧人
B.攘臂睨而夺之睨:斜着眼睛看
C.所交悉尘外之人 悉:熟悉
D.来东都,旋往京旋: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度。
C.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韩愈心胸豁达,爱才惜才,相比之下,刘栖楚心胸狭窄。
D.贾岛以苦吟著称,冥思苦想之际,前站王公贵人视而不见,甚至因苦吟而冲撞官员车队而被关押,边走边作“推”“敲”之状以斟酌吟诗选词,这些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之至。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10分)
(1)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5分)
译文:?
(2)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3分)
译文:?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注:①应:适应。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③养:指养生的东西。④动时:指耕作适时。⑤病:有“害”的意思。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应之以乱则凶/之:它(指自然规律)。
B.循道而不忒/循:遵循、依照。道:规律。
C.倍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
D.寒暑未薄而疾/薄:不丰厚。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天行有常(?)
(2)不为尧存(?)
(3)则天不能使之全(?)
(4)妖怪未至而凶(?)
(5)故明于天人之分(?)
3.这段文字表明了《荀子》怎样的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①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四年,集义旅屯上虞平冈。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②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③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仆于将略原非所长,祗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来书温慎,故报数行。若斩使焚书,适足见吾意之不广,亦所不为也。”煌言所过,秋毫无犯,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④,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
浙江总督赵廷臣复招煌言,煌言书谢之。煌言孤军势日促,或议入。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廷臣与提督张杰谋致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之。煌言至杭州,廷臣宾礼之。九月乙未,死于弼教坊,举目望吴山,叹曰:“好山色!”赋绝命词,坐而受刃。谥忠烈。
(节选自《清史稿·张煌言传》)
【注】①师,指清军。?②招讨,指郑成功?③侍郎,指张煌言。
④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的正殿,是读书、讲学、研究之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次:驻扎
B.入典制诰,出领军旅。典:主管,制定
C.事鲁王但月上豚、米。上:提供
D.赋绝命词,坐而受刃。坐:因犯……罪或错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煌言“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慷慨好论兵事?②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
③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④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⑤煌言所过,秋毫无犯?⑥赋绝命词,坐而受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煌言志向远大,好谈兵。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监国,并亲自到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
B.顺治四年,张煌言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
C.顺治八年,清军浙江提督田雄写信让张煌言投降,张煌言打退了他。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又写信招降张煌言,被他回信拒绝了。
D.由于鲁王逝世,张煌言是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一年之后,他就解散了义军人马。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张煌言对鲁王非常效忠,他抗清事业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是来自于鲁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2)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
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 ?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