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坚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
老师婉拒说:老师要做示范,不能只说不做。
学生坚持说:老师指导就行,学生应该多加训练。
(示例二)
老师婉拒说:老师比你有经验,你只要跟我学着做。
学生坚持说:学生多加训练,才能在锻炼中变得更加坚强。
(示例三)
老师婉拒说:我可不想当“空”军司令噢!
学生坚持说:我要进行高山突击队强化训练,老师,你就给我增加一点训练分量吧!
(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蓊郁(wěng)隽永(juàn)白泠泠(líng)怦然心动(pēng)
B.乳媪(ǎo)唠叨(lāo)犄角(jī)强颜欢笑(qiāng)
C.歆享(xīn)供职(gōng)坳堂(ào)针砭时弊(biān)
D.炽热(zhì)倜傥(tǎng)号哭(háo)羽扇纶巾(guān)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唠láo强 qiǎng ;C供gòng;D炽chì。本题着重考查了多音字、形声字的读音,隽、唠、强、供、号、纶是多音字,蓊、泠、怦、媪、犄、歆、坳、砭、炽、傥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⑤小楼昨夜叉东风,?。(李煜《虞美人》)
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⑦青山遮不住,?。(辛弃疾《菩萨蛮》)
⑧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关汉卿《窦娥冤》)
参考答案:①风乎舞雩
②放浪形骸;之外
③无论魏晋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⑤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⑥山映斜阳天接水
⑦毕竟东流去
⑧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武汉铁路局介绍,按照“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强台风袭击这座日本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C.我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D.甘肃移动公司向当地7所高校赠送400份《中国青年报》,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让他们近距离地了解了《中国青年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A.歧义句,在“与票面”前加“和”。 B. 搭配不当的语病。“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这句话的主语是狂风,但风却“下”了起来,不对。D. 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调换位置。)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神悟了一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D(选②保持叙述对象一致,选③照应文中“于无声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