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6 01:10:25 【

1、单选题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______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
B.廉者
C.仁者
D.学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出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为:
羊子尝行路,的遗金一饼,还一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3)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4)《家》《春》《秋》是我国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品,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以《家》最为著名,它塑造了觉新、觉慧、呜凤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辘辘远听?
(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4)“激流三部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②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③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⑤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⑥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⑦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孤舟一系故园心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无以至千里
⑥揭竿为旗
⑦道之所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乡土情结》一文中一连用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四个比喻写游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这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_。
(2)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
(4)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
(5)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乐琴书以消忧。
(2)在地愿为连理枝。
(3)江月年年只相似。
(4)迷花倚石忽已暝。
(5)凭轩涕泗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