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6 01:13:33 【

1、单选题   各句中“之”字作结构助词“的”的是(?)?
A.知来者之可追
B.羡万物之得时
C.悦亲戚之情话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与例句中的“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若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3、单选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③吾从而师之(学习)
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
⑤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谢)
⑥顾不知计之所出耳(考虑)?
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难道)
⑧既自以身为形役(被)?
⑨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珍爱)
A.①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⑥⑧⑨
D.③⑤⑥⑨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击沛公于坐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如因持壁却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勇气闻于诸侯?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天下云集响应?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宁许以负秦曲?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刑人如恐不胜
⑦素善留侯张良?⑧外连横而斗诸侯?⑨却匈奴七百余里
⑩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
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小题4: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倔起阡陌之中?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大王来何操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
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
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这位戎马倥偬的???三军,与敌人周旋着。
(2)?变质的人,好比器官?,很容易死亡的。
①?统帅?② 蜕化?③ 退化?④统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挟飞仙以遨游?⑤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识记字音》..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