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臣名之(命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有名的)
B、臣故畜牸牛(养)?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积蓄)
C、公诚愚矣(诚恳)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实,真诚)
D、管仲正衿再拜曰( 使……正,或:整理好)
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当、合适)
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 ]
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
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译文: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译文: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文:即使让我做官高禄厚的公卿宰相,我也不肯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译文: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引而起,绝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还柱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秦王还柱而走?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5)秦武阳色变振恐?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3.?解释加粗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缘水置仓?(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