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礼记·学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注】①操缦:小曲。②博依: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小题1:《礼记·学记》所写的内容与材料(1)中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2分)
小题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评析孔子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游于艺”的意义和做法。(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2:(1)孔子主张培养学生要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
(2)孔子认为修德、学习都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善于变通,勇于改错。(3 分,写出一点得2 分,写出两点得3 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名著的能力。这是名著阅读鉴赏题,解答试题首先是读懂材料,此题考查的内容包括一、三两则材料,通过平时学习,应该能够读懂出自《论语》的材料;其次是按照题干解读材料,此题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就是说怎样“艺与乐与游”的,共同的内容都是写“游于艺”的意义和做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此题的解读范围指前两则材料。该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这两则文言文,能够明白孔子这两句话的含意。第一句讲仁、德、六艺三者在培养学生中的关系;第二句讲孔子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的担忧,他认为,只有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参考翻译:
(1)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2)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3)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调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
、陶瓷、工艺品……等等。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句中省略号和“等等”重复。B句中,“远山近水皆有情”是句子的一部分,后引号应放在句号的前
面。C句,括号内容是对“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的注释, 应紧接在后引号后面。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一段精彩比喻:“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请参考这段比喻,选择下列人物作为本体,也写一段比喻,要求比喻得当,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文句式完全一致,50字左右(5分)
人物: 庄子?屈原?司马迁?格里高尔?阿Q
参考答案:(比喻修辞正确恰当(2分),突出人物特点(2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
屈原是一块挺立于天地间的温润美玉,在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的战国年代,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他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
庄子是一片飘逸的云,一片不理会尘世喧嚣的云,他变化无常,神鬼难料,孤傲地凌驾于这个黑暗的世界之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依照下面的示例,把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了感恩之心的世界,就像没有浪花的大海,广阔而不灵动。
没有了感恩之心的民族, ;
没有了感恩之心的思想, 。
参考答案:(每句3分)例句:就像没有阳光的山谷,阴郁而无生气;就像没有雄鹰的蓝天,广袤而无朝气。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要先把握准“示例”的特点。题中,两句都给出了比喻的本体,要求写出比喻的喻体,并且使用拟人方法。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自然又在这里玩弄她保存自己的老把戏了。她认为这条思路至多不过白白浪费一些精力,?,???,?。?,?。最要紧的是知道谁该排在谁的后面。惠特克是知道的。
①因为谁又能对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妄加非议 呢
②这是惠特克的哲学
③而大法官后面又是约克大主教
④或许会和现实发生一点冲突
⑤排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后面的是大法官
⑥每一个人都必须排在某人的后面
A.②①④⑤⑥③
B.④①⑥②⑤③
C.②①⑤④⑥③
D.④①⑤③⑥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标点符号,我们可以判断出这六个句子可以分为三组,其中一组和前面提示语联系紧密。第二句后面是问号,四个选项的第二句都是①,所以这个不予考虑。我们可以根据这句话和前面的提示语句排除②在第一句的可能,就只剩B、D两项了。⑤③讲的是排序问题,而最后一句是“最要紧的是知道谁该排在谁的后面”这和⑥②联系的比较紧密,因此选D。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