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
苇篷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鹚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天色己晚,余晖从稀疏的苇蓬缝隙里漏进船舱,但诗人仍无意过江,吟诵声在苍茫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和孤寂。
(2)诗人用了反衬手法。以只有鹭鸶知“我意”?反衬出他人的不知“我意”,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和苦闷。(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小题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小题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
小题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1分)的喜爱之情(1分)。
小题2:①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2分)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2分)
小题3:蟋蟀、蝉儿虽鸣叫于秋日,叫声宛转悠扬,充满生机(1分) ;玉簪花儿虽已零落,却仍能散发阵阵香气,清新怡人(1分);野塘中虽只有秋荷,但“留与游鱼盖夕阳”又让其充满了温情,夕阳的一抹红色,也给整幅画面笼罩了一层暖色(“温情”或“暖色”,意对即得1分):可见,虽是“废圃”,但“废而不冷”。(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借景抒情小诗。要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就要看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蟋蟀和鸣蝉声,诗人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火红的色彩,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即使花落野塘,给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情逸致。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这样的景致,诗人对此喜爱之情由此而生。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表达技巧题,首先要准确判断出其表现手法,然后对其进行解说,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诗的一二两句,“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有蛩吟蜩鸣,看到玉簪花,满塘花香。稍加分析,可看出听觉、视觉和嗅觉来描绘;前者是动静,后句是静景,这是动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后要指出其表达的效果。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要抓住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这一重点,而立足点应是“不冷”上。具体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说明其如何不冷:秋日蛩吟蜩鸣,却能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落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塘虽只有秋荷,但有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 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具体答题时,可采用总分式,也可以采用分总式。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寄彭民望①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③盘。
|
|
|
【注】①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②“斫地”句。化用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ji6 ,长剑) 归来乎,食无鱼。”③苜蓿:牧草,其嫩芽可食。 (1)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答:? ?? (2)请简析本诗塑造的彭民望的形象。 答:? ?
|
参考答案:(1)①颈联情景交融,描写秋风中木叶飘落的景象,营造清冷氛围,②惊叹年华逝去,感慨人情冷暖、知己难得。③本联承上联,铺垫下联。
(2)①才能出众而不得志。首联用王郎和冯谖的典故写彭的才华出众而志愿难酬,注释更直接体现了这一点。②生活清苦。颔联借秋风夜雨营造凄冷氛围,暗示其凄凉处境,以”。③这一形象反映了知识分子英雄失路、穷途潦倒的悲苦命运,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甚见权门移芍药?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
(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
(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边是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另一边是贵族的府第里“汲井开园”的火热场景,“日日新”与“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
(2)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谈谈你对首句的理解(4分)
答:?
(2)谈谈三四句作者是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4分)
答:?
参考答案:12.(1)首句从整体入手,正面描写山景,写出山中生机勃勃、争奇斗妍的美景。或:首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态和意趣,写出了山中万象更新的美好春光。(2)三、四句以委婉的方式,写出了春天山中特点;用山中的美景、令人神往的意境去诱导客人,情理交融,虚实相间。
本题解析:(1)侧重表现手法,必须明确表现手法有哪些。结合专业术语来答。
(2)结合内容,题目中留,怎样留,结合情感来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