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7:10:47 【

1、其他题  默写。
1、_______________?,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有冻死骨。
3、_______________?,相逢一笑泯恩仇。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
4、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士不可不弘毅,_____________?。
5、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
2、孤舟一系故园心;朱门酒肉臭
3、度尽劫波兄弟在;俯首甘为孺子牛
4、必先利其器;任重而道远
5、小人长戚戚;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任选三组,6分)
小题1:座中泣下谁最多??。(白居易《琵琶行》)
靡不有初,?。(《诗经·大雅·荡》)
小题2:?,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小题3:?,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
小题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杜牧《阿房宫赋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小题1:江州司马青衫湿?鲜克有终
小题2:万里悲秋常作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小题3:潦水尽而寒潭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小题4:可怜焦土?亦足以畅叙幽情


本题解析:本题默写的均为课文中的名句名篇,默写难度不大。只是“瞬”“潦”“幽”这几个字,不要因为读音而写成别字。
点评:避免因为读音问题而写别字,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句子的意义。有的是通假字,因为读音而写成了本字,与原文不符,这也是错误的。有的是与他字音同或音近,而写成了他字。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徘徊于斗牛之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将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飞湍瀑流争喧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独留青冢向黄昏。无边落木萧萧下,?
(3)?,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4)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


参考答案: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去紫台连朔漠,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花朝秋月夜,呕哑嘲哳难为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劝学》)


参考答案:(1)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2)落霞与孤鹜齐飞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