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A.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因迅风便投之土山 因拔刀斫前奏案 C.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小题:B
小题:(1)每次出战只穿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帅,所以多次幸免于难。(3分,评分时注意“每”“著”“免”等词语的翻译)
(2)还招募勇士,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敌军作战,高岳军队溃散逃窜,那些把守土山的士兵也弃山而逃。(3分,评分时注意“缒”与“披靡”“走”等词语的翻译)
(3)等到回来,他见此生气地说:“匈奴还未铲除,所以霍去病便辞家赴边,更何况现在大敌当前,为什么还要置办家产呢?”(4分,译对句式得1分,“及”“辞”“产业”三词语每译对一处得1分)
本题解析:
小题:(益:增加)
小题:(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关系。A前“乃”,副词,便,于是;后“乃”,表判断,是,就是。B前“因”,介词,趁着;后“因”,副词,于是,就。C前“者”,代词,“……的人”;后“者”,附在时间词后,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小题:(②表现其智,④表现其用兵方法,⑥表现其治军有方)
小题:(刘丰生死在“浮向土山”之后)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府祁县人。身材魁梧,也很有谋略。
……河桥之战时,王思政翻身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每扫一下就会倒下几个敌兵。当时他已陷入敌阵,身边的人都已死光,他自己也身受重伤,呼吸困难昏死过去。好在当时太阳已落山,敌将鸣锣收兵。王思政久经沙场,每次出战只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帅,所以多次幸免于难。这一次帐下督雷五安在战场上哭泣不已寻找王思政,刚好他苏醒过来,才找到他。雷五安便割下一块衣裳裹住王思政的伤口,把他扶上战马,夜深之后才回到营中。……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朝廷加封王思政特进、荆州刺史。当时荆州地势低凹,气侯潮湿,护城的濠沟大多因此而受损坏。王思政就命令都督蔺小欢监督工匠修整。挖得30斤黄金,蔺小欢便在半夜三更偷偷送给王思政。次日天亮,王思政就召集部下,把金子拿给他们看,并且说:“作臣子的不应该私聚财产”,将金子全部封起交上去。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人,带领步兵和骑兵十万人来来攻打颍川。颍川城内偃旗息鼓,像无人把守。高岳自恃人多势众,以为一次战役就能将对方赶尽杀绝,便四面擂鼓呐喊,逐渐地逼近颍川城。王思政便选择城内骁勇之士,打开城门突袭敌军。高岳的军队竟不敢抵挡,领军溃退。高岳此时知道颍川城一下子难以攻克,就大修营垒。又在地势最高的地方,筑座土山来观望城内的动静。并采用飞梯火车战术,昼夜攻城。王思政便命人做火坨子,借助强风投向土山。又把带火的箭射向敌方营地,烧毁它的攻城器具。还招募勇士,用绳子掉出城外与敌军作战。高岳军队溃散逃窜,那些把守土山的士兵也弃山而逃。齐文襄王高澄又给高岳发来援兵,并拦住洧河之水来淹灌颍川城。……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部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观望城内动静,并命箭法好的人俯身向城内射箭。不一会 儿突然刮起了大风,楼船飘到城下。城上之人用长钩拉住楼船,弓箭手向船上乱射。慕容绍宗投水而死。刘丰生飘流到土山之上,中箭身亡。活捉了慕容永珍。……
齐文襄工高澄闻奏之后,便率领步兵骑兵十一万人来攻打颍川城。并亲自来到堰水之上,督促兵士,鼓励士气。由于水势迅猛,颍川城北面城墙坍塌,堰水便漫进城内,连放脚的地方也没有。王思政知道不妙,于是率领手下人占据土山,并对他们说:“我身负朝廷重任,本想平定内乱、建功立业。……现在我等劲也用完了,办法也用尽了,已没有回天之力了。只好以死来报答朝廷对我们的恩典。”于是仰天大哭。身边的人也都痛哭不已。王思政接着向西面方向拜了两拜,便准备拔剑自杀。……
王思政初入颍川城时,只有八千士卒,尽管城内没有外援,却没有一个人叛变。他常以效忠皇上为自任,不营谋家产。朝廷曾赐给他一块园地,他领兵出征之后,家里人已在果园里种上了桑树和果树。等到他回来,他对此生气地说:“匈奴还未铲除,所以霍去病便辞家赴边,更何况今日大敌当前.为什么还要置办家产呢?”命身边的人拔去树苗。所以身陷之后,家里并没有什么积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咏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熙宁初,以河西令上书言政,王安石异之,引置条例司,数与论事,荐于朝,充审刑详议官。或议复肉刑,先以刖代死刑之轻者,纯言:“今盗抵死,岁不减五十,以死惧民,民常不畏,而况于刖乎?人知不死,犯者益众,是为名轻而实重也。”事遂寝。秦帅郭逵与其属王韶成讼,纯受诏推鞫,得韶罪。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韩绛为相,以检详三司会计。安石再来,乃请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上言:“朝廷非不恶告讦,而有觇事者以擿抉隐微,盖京师聚万姓,易以宿奸,于计当然,非扰人也。比来或徒隶觖望,或民相怨仇,或意冒告赏,但泛云某有罪,某知状,官不识所逮之囚,囚不省见逮之故。若许有司先计其实,而坐为欺者以诬告,当无不竟矣。”隰州商尹奇贸温泉矾有羡数,云官润之,寺欲械讯河东。纯曰:“奇情止尔,若傅致其罪,恐自是民无复敢货矾,则数百万之储,皆为土石。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曹州民王坦避水患,以车载货入京,征商者以为匿税,寺议黥坦,纯复争之,卿杨汲奏为立异,又废于家。元祐元年,范纯仁、韩维、王存、孙永交荐之,除河北转运判官。初更役书,司马光称其论议详尽,予之书曰:“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纯因建言:“河防旧隶转运,今乃领属都水外丞,计其决溢之变,前日不加多,今日不加少。然出财之司,则常忧费而缓不急;用财之官,则宁过计而无不及,不如使之归一。”后如其言。(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九》,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遂寝/?寝:平息?
B.纯受诏推鞫/鞫:审问?
C.比来或徒隶觖望/望:企望?
D.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羡:盈余?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杜纯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
①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
②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
③是为名轻而实重也?
④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
⑤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
⑥不如使之归一?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纯为官能严于律己,在任泉州司法参军期间,虽然州中的官员私下里都与外国商人做生意,但他坚决不参与其中,而且从不向人标榜此事。?
B.杜纯在奉旨查案时,由于惹恼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王安石,随即免去了他的官职。王安石再次当政时又对他进行打击,将他贬为监池州酒。?
C.杜纯主张办案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刑讯逼供。正是由于他据理力争,温泉矾储存的几百万斤矾才得以不化为土石。?
D.杜纯认为京城人员复杂,允许告发理所当然。但由于告发之人往往出以私心,难免有不实之嫌,所以官府理应先查实案情,然后才能定罪。?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异之,引置条例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然出财之司,则常忧费而缓不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C
2.C
3.B
4.(1)王安石认为他与众不同,推荐他到条例司任职。(得分点:“异”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
(2)王安石支持王韶,推翻了这个案件,免去杜纯的官职。(得分点:“主”“狱”的翻译)
(3)然而支出钱财的官署,就时常考虑经费而对不急于使用的款项延缓支出。(得分点:“司”的翻译、“缓”的词类活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四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称:相称,符合
B.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气: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
C.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位居第一
D.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益:好处
2.选出与例句中“其”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A.称其气之小大
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3.下列各句中,与“而辙也未之见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著名的文论,作者首先具体地说明了“养气”的新含义,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修养。还论述了怎样“养气”的问题,篇末才点明文题。
B.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C.刚19岁的苏辙写了这封信求见韩琦,通篇之中少见为求幸进而谀颂显达,为得功名而摇尾乞怜的俗相。相反,他以“百氏之书”为“古人之陈迹”,意欲施展才干追配古人的岸然自命之气溢于言表。
D.全文采用相互对照的写法,突出自己的游历。文章行间茂密,无懈可击,风格纡徐淡泊、秀杰清落。
5.翻译下列句子。
(1)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B
5.(1)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2)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
(3)况且一个人的学习,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对“三驱”理解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