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6 17:27:09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B.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稍:稍微 C.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因:趁着 D.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则:原来是
| 小题2:《续资治通鉴宋纪》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组是(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③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功臣们都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仍任他为相。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⑵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4分)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分)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者”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将藏之于家,使来
者读之,悲予志焉
A.此数
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B.今
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
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楚之南有冥灵
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受)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飞快)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统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所守或非亲(倘若)
C、数罟不入洿池(屡次,多次)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狭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
如何四纪为天子(四十八年)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喻边防屏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丛菊两开他日泪(往日)
5、单选题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紬:缀集。
C.伏羲至纯厚? 至:到。
D.史记放绝?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