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
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谚语)
②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科尔顿)
③我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我的坏诗。(雨果)
④讨厌指责的人往往是身有惭德,胆怯情虚的人。(叶圣陶)
⑤非难比赞美安全。(艾默生)
面对以上各种说法,我们该如何对待呢?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均是名人名言。前两句名言,是谈表扬的作用。后三句名言是谈怎样对待批评与赞美。
赞扬与批评,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表扬与批评,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一对。如何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将会直接影响个人事业的成败得失。有人只喜欢表扬,厌恶批评的话语;有人能闻过则喜,择善而从。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的人,最终往往被假象迷惑眼睛,顺境中妄自尊大,逆境中万念俱灰。能够听从批评意见的人,往往能辩证地看问题,能知道“良药苦口益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往往会成为生活的主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当然,对待表扬与批评也应讲艺术。针对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这个特点,如果多一些善意的表扬,多一些顺耳的批评,对方也许更容易接受。
本题在立意上,可以谈赞美与怎样对待赞美,也可以谈批评与怎样对待批评,也可以谈表扬与批评的辩证关系。
点评:要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如果提供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要辩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性间的对比与对照。审题时,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戏从对手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酝酿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有人说,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岁月里的悲欢离合;有人说,生活是一条路,有平坦,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有人说,生活是一本书,有文字,也有空白,有浅显,也有深奥;还有人说,生活是一口井,生活是一张网,生活是一道方程,生活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生活之中,生活给了你哪些意味深长的启示?面对生活,你又有哪些独到的发现和感悟?
请以“面对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其他人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生活是一首歌
曾经,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且日益成熟,总以为自己已经尝过胜利,品过挫折,就觉得自己已经看破人世,懂得生活。直到在生活中尝遍酸甜苦辣后,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任凭风吹雨打的亲情与友情还始终缠绕着我。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是一首歌。
那年暑假,我去送一位去远方求学的同学。临别时,我祝他“生活如歌”。他笑着说:“生活本来就是一首歌。”潸然中,我也笑了。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歌曲,自然与真情的凝聚是生活。歌曲美丽,生活也美丽,于是歌曲与生活便融合在一起。
人的一生宛如跳动的音符,在那无边无际的乐谱上永不停息地跳跃,奏响一曲曲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谁也无法逃避,谁也无法挣脱。
日出日落,雁去雁归,在黄土地上,我们的祖辈合唱了一首上下五千年的歌——这首歌唱过长江长城,唱过泰山黄河,从远古唱到今日——歌中有你也有我,同看潮涨又潮落。
难忘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一首血洒秦廷的悲壮之歌。
难忘贝多芬,双耳失聪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地奏出雄壮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一首坚强雄壮的生命之歌。
我们不必奢求生活,也不必躲避生活,只需实实在在地活好每一分钟,唱好自己的生命之歌。
我的一位朋友是校园“十佳歌手”,热爱歌声,更热爱生活。因此无论谁都无法从他那洋溢着快乐的笑脸和幸福的歌声中读出他的不幸。他虽然患了绝症,可他总是这样说:“我要微笑着唱完自己的歌。”这句极平常的话,至今仍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活着唱是一种执著,唱着活是一种追求。
歌声可以给我们欢笑,也可以给我们泪水,而生活却可以给我们整首歌。
雨果曾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生活为弱者准备的是悲歌,给强者准备的是赞歌,悲观者唱出的只能是挽歌,进取者唱出的总是凯歌。
生活之歌如丝如缕,如火如荼。我们不必对酒当歌,也不必长歌当哭,我们只需引吭高歌。无论生活怎样“欺骗”我们,我们都不能消沉,不能失落,而要坚信自己是一个强者,高声唱出我们自己的生活之歌。这样,我们就会永远无私无畏,无怨无悔。
生活给了我们歌声,歌声给了我们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坦然高歌呢?
【阅卷评析】
此文对生活进行了真切感悟和深刻思考,最后得分为56分。文章从自己的成长感受落笔,然后纵横拓展,概述了古今中外有关生活如歌的事例,强调了在生活中崛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文娓娓道来,论证具体,在透视生活的深层内涵中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内容得分为19分。从结构来看,文章破题之后衔接自然,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得分为18分。从发展等级来看,文章想象丰富,文采突出,语言很有表现力,
本题解析:
每一个人都真实地存在于生活中,必须面对生活,因此人人都有话可说。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对生活的感激与期待,对生活的厌倦与无奈,对生活的不满与怨忿……都可以真实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话题的外延相当宽泛,构思文章时可以巧妙运用发散思维:面对生活,学生可以感受生活的壮阔,也可以感慨生活的包容;可以诠释生活的美好,也可以传达生活的残酷;可以涂抹生活的色彩,也可以捕捉生活的细节;可以分析生活的“个性”,也可以联想生活中的故事……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都要表现一个鲜明而集中的题旨。此外,写作时,学生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两句话:“生活给了你哪些意味深长的启示?面对生活,你又有哪些独到的发现和感悟?”这两句是审题的关键,因为写“面对生活”这样的文章,不能仅仅停留于描述曾经的生活状态,还必须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具体地讲,如果是写议论文,写“自己的感受”最好能落脚现实,回归自我;如果是写记叙文,也不能单纯地以旁观者的身份叙写旁人的生活,还必须将自己“渗入”其中,以切合作文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魔力”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魔力”: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既然是一种吸引力,那它就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比如王羲之被书法吸引,刻苦练习,成为一代“书圣”;莎士比亚被戏剧吸引,潜心创作,终成文豪。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堂吉诃德着了“骑士”的“魔”,闹了不少笑话;葛朗台着了“金子”的“魔”,成为地道的守财奴。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来表现生活中某种具体的“魔力”,以及它的影响,从而展示自己的认识能力与思想水平。
点评:这个题目貌似比较抽象,不容易想到立意点,但只要静下心来,把魔力换角度表述一下,即为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就相对来说好写了。本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论据比较丰富。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四川南充,有一个叫张非的考生,被媒体称作“高考奇人”“高考钉子户”“考霸”“高考专业户”。最近几年他三次参加高考,一次考上北大,一次考上清华,却又都很快被学校退学了,无论是在北大还是清华,张非的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了电脑游戏上,他很少去上课,也很少看书学习,最终因为多项考试不及格而不得不退学。2007年,他又考出了677分的高分,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立意参考:
①网络游戏使天才少年一再跌倒,青少年要引以为戒,远离网络游戏。
②在张非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哪儿摔倒了,就在哪儿爬起来。
③清华大学再次录取了张非,表现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宽容,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