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2019-06-26 17:29:3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目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意对即可)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衷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诗经·相鼠》,完成问题。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翻译第二节诗,并分析“不死何俟”的句式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试分析这两种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中的“而”怎样解释?这两句话之间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鼠喻人,锋芒直指统治者。
B.这首诗将人鼠对照,痛骂统治者不如老鼠。
C.这首诗直抒胸臆,痛斥并鞭挞统治者,锋芒毕露。
D.这首诗连用反复加强了语气,强化了感情。


参考答案:1.看那老鼠有牙齿,人却没有守礼法的行为。人没有守礼法的行为,你不死还等什么!“不死何俟”宾语前置句。“何俟”中宾语“何”前置。
2.对比:将老鼠和人对比,揭露并讽刺贵族统治者竟不讲究礼义廉耻;反衬:以鼠衬人,连老鼠都有皮,而人却丧尽礼义,不要人皮,不如老鼠。
3.“而”:如果。这两句话之间是假设关系。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作者早年曾热心功名仕途,但却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1)此诗的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作者的朋友郑谷读后,建议改为“一枝”,作者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试分析为什么“一枝”比“数枝”更好。(3分)
答: ?
(2)诗人笔下的早梅是怎样的一种形象?诗人借早梅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
(3)、《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请写一段文字,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6分)
答:
?


参考答案:(1)诗歌鉴赏:“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数枝不能体现‘早’字,一枝照应题目;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2)早梅素雅芳洁,内蕴幽香,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形象;诗人接早梅表达自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的雄心抱负,同时也有不为他人所赏识的有怀才不遇之慨,但依然对未来满怀希望,充满着自信。
(3)首联写梅花在万木欲折的时候孤根独回,写出它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写山村野外皑皑白雪之中一枝梅花独放,点出其“早”得与众不同;颈联写梅花内蕴幽香、素雅芳洁,引来禽鸟窥探。尾联的这枝傲然独立梅花则满怀对春天的希望。(2分基本意思对即可。)
万木欲折之中早开的一枝梅花,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处山村野外,凌寒自开,有孤芳自赏、怀才不遇之感,但又自觉内怀幽香、外呈素艳,因而不甘寂寞,对来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满怀希望,辞意中充满着乐观自信。(2分)基本意思对即可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浮”字也有动态感。境界广阔、气魄宏大,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
第三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也可从 “有”和“无” 的对比展开讨论。
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这样的结尾使得全篇境界更高,格调更高了。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这首诗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分别从写作手法,诗歌风格,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展开,每个角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的文字没有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A.比喻
B.夸张
C.铺陈排比
D.互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