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7:36:11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出符合“房奴”这一称号的主要条件。
  “房奴”的意思为房屋的奴隶,他们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房贷本息。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质量。购房影响到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赡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以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超过家庭收入比重的30%就存在着过度负担。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约31%的购房者月供占到月收入的50%以上,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住房消费警戒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①每年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 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房贷本息;
  ②负债率高而影响生活质量。(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耳鬓斯磨  飞扬跋扈  天网恢恢  丰功伟绩
B.分道扬镳  鬼哭狼嚎  沽名钓誉  众口烁金
C.积腋成裘  感恩戴德  碌碌无为  戮力同心
D.弥天大谎  买椟还珠  满目疮痍  面黄肌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斯—厮 B.烁—铄 C.积—集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指出下面句子的谓语部分之前,哪些可以加介词“被”,哪些不可以加“被”,并说明理由。
(1)电影票买着了。
(2)文章写好了。
(3)衣服他撕破了。
(4)自行车小偷偷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可以加介词“被”的是(3)和(4)。汉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一般都要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成分并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者单独使用介词“被”作状语;有些句子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介词“被”字,例如“眼镜打破了”,甚至施事名词在句子里出现的时候,也不一定非用“被”字不可,例如“眼镜我打破了”,“眼镜是我打破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被”字句所陈述的事情对于受事者(主语名词)往往是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在现代汉语中,被字句也通常都含有主语遭受某种不如意事情的意思。因此(1)和(2)两个表示事情已经做成功了的句子,尽管有被动的意义,却是不能加“被”字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渎赝品坐落真知灼见
B.撕杀蛰伏誊写流言蜚语
C.陷井赡养戕害不经之谈
D.庖厨宁谧袅娜别出新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厮杀;C陷阱;D别出心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当见义勇为者与歹徒拼死搏斗时,置若罔闻的旁观者少了÷奋力相助、及时报警的
多了。
B.如果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C.金融危机爆发后,号称汽车圣城的美国底特律到处是惨淡经营、冷落萧条的衰败景
象。
D.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