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④明而自信,笃也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有人指责他矫情(或“故作姿态”“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本句中,句意理解的难点在于确定句中的主语“或”指的是谁,由前一句的句意可知,“或”指的是“昔人”,即“刺史饮泉事”的人。其他的语言得分点有:“病”译为“批评,指责”“然”译为“正确的”)(2)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本句的得分点有:“自”译为“从”,“作”译为“兴起,产生”,“易”译为“改变”)
本题解析:
小题1:故:惯例,老例。
小题2:②与吴刺史无关;③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名与好利”的议论;⑥是对吴以时品行的赞扬。
小题3:“吴刺史冒死饮泉”于文无据,原文中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一句,其中“向使”意为“假如”,可见“冒死饮泉”并非真事,而且也不是“吴刺史”所为。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 馆谷丰隆。既而昏暮, 止宿其家, 莝豆饲畜, 给食周至。问其姓字, 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 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 供给弗懈。至暮, 锉刍;刍束湿, 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 家贫无以饲畜, 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 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 仍以反客, 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 尝数日不携一钱, 客至吾家, 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 从之。至诸, 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 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 居之温室, 设筵相款, 宠礼异常。明日, 为制冠服, 表里温暖。杨义之, 而内顾增忧, 褊心不能无少望, 居数日, 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 告丁曰: “顾不敢隐, 仆来时, 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 固乐, 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 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 当助资斧。”走伻②招诸博徒, 使杨坐而乞头, 终夜得百金, 乃送之还。归见室人, 衣履鲜整, 小婢侍焉。惊问之, 妻言: “自君去后,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 堆积满屋, 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 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 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 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 岂人也哉? 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第二卷)
【注释】①郭解,西汉人,以“任侠”闻名,常藏匿亡命,喜于救人之危。武帝时,被族诛。
②伻 (bēng): 使, 使者。这里是派人。③乞头: 开赌场的人向赢钱的赌徒抽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主人好交游,适他出适:恰好
B.暇幸见顾幸:幸亏
C.数年无耗耗: 消息
D.妻漫劝诣丁诣: 造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A.慕郭解之为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家贫无以饲畜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何遂索偿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为制冠服, 表里温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8分)(?)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B.居之温室, 设筵相款
C.见其衣敝踵决
D.杨义之,而内顾增忧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安丘杨家虽然家境贫寒,对逃亡中的丁前溪却能尽其所能地去招待, 甚至扯下屋顶的草来喂丁的牲口, 还分文不取。
B.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妻的形象,表现了她乐善好施的美德。
C.丁前溪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回报,不但对恩人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还主动、及时地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令杨十分感动。
D.异史氏认为,贫穷却很好客,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而杨妻却是个例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俄出, 仍以反客, 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8分)
(2)受之施而不报, 岂人也哉? 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8分)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D
小题:C
小题:D
小题:(1)不久就出来了,仍然把钱还给客人,说:“女主人说:我们不是以此为业来谋取钱财度日的。(2)接受过人家的恩惠而不报答,难道是人吗?但不忘报答一顿饭的恩德,丁前溪应该是有这种品质的人吧。”
本题解析:
小题:幸:希望。
小题:D项都为“替”? A项分别为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分别为介词“用来”连词“来”? C项分别为“什么”“为什么”。
小题:A项为名词作状语,B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小题:D项中“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错。原文“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意思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多能做到”。
小题:无
参考译文:
丁前溪,诸城县人。家里钱粮丰足。好做侠义的事,羡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访察他,他逃走了。来到安丘县,遇雨,进入旅店躲避。雨下到中午仍不停止。有个年轻人到来,提供食宿充足很是盛情。后来天晚,丁前溪就在这家住下来,年轻人用草料喂牲口,供给食用周到。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主人好交朋友,恰好到别处去,家里只有主妇在。贫穷不能使供客的物资丰厚,望能原谅。”问起主人以何为业,原来家里没有资产,只是每天设赌局,来谋得一升半斗。第二天,雨仍然不停,而年轻人供给并不懈怠。到了晚上,铡草。草捆是湿的,和以前的差别极大。丁前溪感到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你:家里贫穷没有喂牲口的东西,那只是女主人刚从屋上撤下来的茅草。”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他们是想得到些报偿。天亮了,丁前溪把钱付给年轻人,年轻人不接受;坚决付给他,年轻人(才)拿进屋去。不久就出来了,仍然把钱还给客人,说:“女主人说:我们不是以此为业来谋取钱财度日的。主人在外面,曾经几天不带一个钱;客人到我们家,怎么就索取报偿呢?”丁前溪叹息称赞着离去。嘱咐说:“我是诸城县的丁某,主人回来,应该告诉他:有空时希望他能来看我。”
好几年没有通消息。有一年遇上大饥荒,杨某生活很困难,无法生活下去。杨妻随便劝杨某去见丁前溪,杨某听了她的话。来到诸城县,经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完全记不得了,经过述说他才想起来。趿拉着鞋跑出去来,拱手行礼把客人让进门。看见客人衣服破烂鞋露脚跟,让他待在温暖的屋子里,设宴款待他,对他尊崇礼遇不同寻常。第二天,为杨某缝制衣帽,穿上后里外温暖。杨某认为丁前溪很讲情谊,但想起家里境况就增添许多忧愁,心胸狭窄不能没有一点儿埋怨。住了几天,主人丝毫不提馈赠送别的事。杨某心中焦急,对丁前溪说:“不敢隐瞒:我来的时候,家里米不足一升。今天受到真诚相待,当然快乐;但不知妻子怎样了?”丁前溪说:“这个你就不必烦恼忧虑,我已经替你料理好了。望你宽心稍事停留,(我)将要资助你些路费。”就派人奔走招集赌徒,使杨某坐等抽头儿,过了一夜得百两银子,丁前溪才送他回家。回到家看见妻子衣服鞋子鲜亮整洁,有小丫头侍候着。惊讶地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杨妻说:“自从你离开之后,第二天就有车夫送来布匹粮食,把屋子都堆满了,说是姓丁的客人赠给的。又赠婢女一人,听我使唤。”杨某感动得难以自持。从此过上了小康生活,不屑于操旧业了。
异史氏说:“贫穷而好客,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多能做到;最奇异的,惟独杨某之妻。接受过人家的恩惠而不报答,难道是人吗?但不忘报答一顿饭的恩德,丁前溪应该是有这种品质的人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B、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C、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动词,对付;其余均为:动词,帮助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负:具有。
B.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申:表明,申述。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穷:贫穷。
D.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特: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未必皆其时君之罪 ②王其庶几召我
B.①非汉文之不能用生 ②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C.①其后以自伤哭泣 ②不知默默以待其变
D.①三宿而后出昼 ②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和忍耐,借此劝诫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的主旨看,作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类似贾谊的人的教训,得出“并非人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沦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是以贾谊的教训而自勉,告诫自己要善于处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A
4.(1)我看过贾谊的议论,如像他所说的那样,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汉代?
(2)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3)贾谊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喧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以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三十一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滑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滑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与乐毅谋伐齐——伐:讨伐,征伐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害:谋害,伤害
C.分魏师以略宋地——略:攻取,攻占
D.齐王伐功矜能——矜:夸耀,炫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乐毅“谋略”的一组是( )
①欲并二周,为天子
②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③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④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⑤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
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滑王吞并宋国后,对外骄横傲慢,贪欲膨胀,接连进攻楚国及韩赵魏,并想吞并二周成为天子,对内则拒谏,杀害忠臣,内外交困。
B.燕昭王与齐滑王相反,安抚百姓,强国富民,结交诸侯;同时,还派乐毅出使赵国、楚国、魏国,并让赵国以伐齐之利引诱秦国,从而建立统一战线。
C.燕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并率领秦、魏、韩、赵等国军队讨伐齐国,在济西大败齐军。乐毅又分别将秦、赵、魏等国军队安置妥当。
D.在对齐国的战略上,乐毅与剧辛意见相左,乐毅主张一鼓作气进攻齐国,剧辛则主张攻取城池充实燕国。乐毅率军长驱直入,攻下齐都临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以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1)燕昭王却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他与乐毅商议进攻齐国。?
(2)现在齐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那么齐国就可以谋取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