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8:02:04 【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有个富翁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言下之意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殊不知,儿子却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里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要求以材料为范围,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在审题、立意和选择材料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①抓住材料的本质内容。写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知道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不偏离题意。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思考:材料写的是谁?干了什么?很明显,本材料主要写了富翁与他的儿子对农场最穷的人家生活的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②紧扣关键词句审题。在材料中,总会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者语句,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关键词,分析挖掘它所包含的深层意蕴。这则材料关键词是“贫穷”与“富裕”,关键句子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和“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两句。这就告诉我们要重点分析父子对贫富截然不同的认识。财富是相对的,在孩子的心中,财富就是拥有大自然;在我们成人的心目中财富又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③围绕材料中心内容选择角度立意。“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我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谁又能说得清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或许我们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本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这样思考:材料中可以概括出哪几个意思?原材料作者的本意是什么?怎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清晰而简洁的观点?通过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以从教育子女、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自然等角度来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细细品味四季,你会惊喜地发现每个季节都是那么迷人,那么独特,那么地令人魂牵梦萦——,请以“品味?”为题,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列一幅图,根据要求作文。

请根据阅读这幅图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平凡中的伟大
生命是一种奇迹,没有人是平凡无奇的。
跳蚤跳跃能力极强,它貌不惊人,却能跳过自身长度的数十倍距离,相当于一个人一步跨越一个美式足球场。这真令人匪夷所思,像过街老鼠般令人厌恶的它们居然有着打破记录,令世界冠军汗颜的异禀,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值得人肯定的一面。
其实任何渺小的事物都有它自己伟大的创造,它们带着使命出生,带着或重或轻的责任来到人间,默默地耕耘着,伟大的,渺小的,朝着他们命运的轨迹一步步慢慢走出,因为有了他们,世间才会构成完整有序的鸿图。但我们习惯性的只是瞻仰伟人,却让平凡在茫茫的时间中一层层被冲刷掉。平凡人因为他们的平凡默默无闻下去,可另一方面正是许许多多的平凡人才创造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成就。
在那一次次交织着痛苦与屈辱的岁月中,我看到了平凡的伟大,中国的百年国耻是一篇道不尽的血与泪史诗。皇帝救不了他们,因为他自身难保。治国大臣也不能把人们从水生火热中拉出来,因为他也已经束手无策了。当中国的国土丧失在屈辱中一次次被侵入者践踏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人们英勇而无畏地站了起来,有多少倒下就会有多少再站起来。平凡的力量是可以撼动人心的。
这让我再次想到了那堆浴火而出的蚂蚁的韧性。一定听过关于蚂蚁团们互相拥抱闯出火场而获得新生的故事吧。仓皇地各奔东西,可能早早就被大火吞噬了。而它们,出人意料地拥抱成一个蚁团,越来越大,冲出了火焰,一层层被烧焦的蚂蚁像炭粉般纷纷脱落,巨大的蚁球在冲出火焰后已所剩无己了,一向勤奋的蚁族几乎受了灭顶之灾,地平线上只剩下大火烧过的疮痍,但也留下了他们蚁群种族延续的希望。
生物对于灾难的承受力之强不禁令人心生震撼,它们的一生只是劳作,早出晚归,遵循自然规律过完无语的一生。它们伟大吗,不,它们很普通,对于天地而言,它们只是一颗颗不起眼的螺丝钉,但它们在那刻爆炸出的生命力却烧亮了整片天空。
有时候,平凡中也正蕴涵着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图画材料作文,构思时,可从整体上来把握漫画,弄清漫画的画面意义及寓意。图画中,中间立着一棵参天大树,大树底下围绕生长着许多粗细不均的树根,树根都深深的扎根与泥土,由树和树根的关系,可联想到丰富多彩的寓意。故可参考以下立意:
(1)根深叶才茂,有根才有枝叶,根是基础,很重要。
(2)根默默地做好自己,为植物(他人)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和养料。
(3)根身处底层,低调并非浅薄。当我们看到一茎弱草,或一抹葱绿,不要幼稚地认为它们只是大地闲散的符号,因为,在我们目力不及的地方,有值得敬仰的生命之根。
(4)寻常的植物其实并不简单,枝叶繁茂的背后还有无数条根的无私奉献。
(5)人是一株会行走的植物,如果学习并沿用植物的生存智慧,何愁人生道路不顺畅呢?反之,则会像蓬草一样浮游,或是如菟丝子般攀附在其他物体上。可以说,有没有根,拥有怎样的根,拥有多少条根,成为决定人生是否幸福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命题作文:走近孔子


参考答案: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本题解析:任何一个中国人游孔庙时,都不会不在心海里掀起波澜。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面对孔庙如此庞大而又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我们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作者从内心“震撼”写起,选取了行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几个点,并由此转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落魄和死后的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叙述和议论,给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坚强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孔子生前身后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
话题作文,在文章立意、选材角度、文体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不作过多的限定,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全体考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使有创造性思维的考生能脱颖而出。所以,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了各种重大考试的首选题型。
考生可采用“释题入意,反复阐明”的方法来应对此类型的话题作文。“释义”就是解释词义。“释义”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应该是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对所要论述的事物,通过由表及里的解释,多方面、多角度加以阐明,挖掘其内涵,找出其本质,揭示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因此,“释义”法是阐述性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释题入意,反复阐明”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记叙文和其它文体的话题作文,那主要在于“反复阐明”,即用带有关键字词的文句贯穿文章的始终,加强文章的整体美感,突出文章的忠心。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几天海上起了大风,一浪高过一浪。
  一个小浪看着旁边的一个巨浪,又羡慕又自卑:
  “我好痛苦哇!看看你那么高大,而我却这么小,你的境遇那么好,而我却这么差……”
  “因为你没有看清你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会痛苦。”大浪说。
  小浪不解:“难道我不是波浪?那我是什么?”
  “波浪不过是你短暂的现象,其实你是水!”大浪解释,“当你认清自己的本体是水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波浪的形体所困惑,你就不会再痛苦了。”
  小浪说道:“哦,我明白了,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我为一个大我呀!”
  读了上述材料后,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