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2019-06-26 18:04:32 【

1、写作题  写作(40分)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800字左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一:屏障,靠自己打破
若没破茧的痛苦,蝴蝶便永远只是只爬虫;若没有等待的过程,花朵便永远只能是个小苞;若没有打破自身的屏障,我们便不会真正成为自己。是的,我们要靠自己打破屏障。
靠自己打破屏障,我们首先要学会坚强。倘若蝴蝶自己没有坚强的意志破茧重生,那它又凭什么成为一只蝴蝶呢?人若没有坚强的意志,便只能是懦夫。俞敏洪曾把成功的过程比喻成小草成长。在长成大树之前,它会被人忽视,被人踩在脚下,若不够坚强,它可能永远埋在泥土之下了;就算有人将它从泥中挖起,它又怎么能经历不住风吹雨打的痛苦。成功者无不都是坚强之人。史玉柱多次破产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王石在绝症中坚强创立万科;而前两天被确诊为淋巴癌的李开复也在微薄中表现出了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坚强,是成为强者的必经之路。
靠自己打破屏障,我们还要积蓄力量。若是没有积蓄力量,花朵便不会昂首绽放。当一棵小草终于破土而出,它要做的便是让自己成长起来,要不断地从天地间吸取力量,让自己变得粗壮、挺拔。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我们才有机会触摸得到屏障外的世界。世界上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无不是在从小就开始了残酷训练,积蓄着力量。如贝克汉姆,我们看到的只有他光鲜的外表,他精湛的球技,他那数不清的奖杯,却没看到他在球场上拼了命地疯跑至呕吐、抽筋,也没看到他在别人都离去后还会为自己默默地增加50个任意球。成功不是白来的,它的后面一定会有着一个不断积蓄力量的过程。它是我们破茧成蝶的基础,是成功最基本的元素。
靠自己打破屏障,我们要全力一搏。当我们有了坚强坚定的内心,有了敲开“蛋壳”的力量后,我们便要用尽力量搏上一搏,不畏艰辛与痛苦,打破那层加在我们身上的屏障,我们眼前的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他一定是经历了打破“蛋壳”的过程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复读生,我们都被套上了坚固的“蛋壳”,没有人能帮我们出去,只能是我们自己坚强,乐观地积蓄力量,在2014年的那一天全力一搏,我们才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例文二:主动出击,方能成就自己
种子若不主动生长而等待外壳破碎,那它永远也不可能生根发芽,重见天日。雏鹰若不鼓起勇气“跳崖”而等待羽翼丰满,那它永远也不可能震动羽翼遨游于苍穹。小溪若只是静静漫游而不冲石绕涧,那它永远也无法到达大海,浩荡不竭。
诚如李嘉诚所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唯有主动出击方能重生,方能成就自己。
主动出击,是果敢地宣战,不畏头畏尾,摇摆不定,既然决定了就主动地去实践,让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被动的那个人。著名音乐家谭盾从一名街头艺人成为叱诧乐坛的音乐家,就是因为他懂得主动出击,不安于现状,敢于向更高的平台发出挑战,敢于证明自己,试问如果他像那位黑人同伴那样一直处于被动,安于现状,那世上不是少了这么一颗璀璨的明星吗?
主动出击,是有理想,有抱负,不甘碌碌无为,庸其一生的行为。相信大家不曾忘记那些残奥健儿们在赛场上坚决而执著自信的身影,也不曾忘记那位无臂天使——刘伟,是的,他们给予我们的震撼是永远无法消散的,我们都会惊艳于他们飒爽英姿,他们的成就,可我们是否会思索是何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向命运反抗,向世人证实自己曾来过这个世界上,我想,那是梦想,因为有梦才会敢于拼搏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不甘被命运扼住喉咙,卑微苟且于世俗,那么他们就要“爆发”,主动向磨难困苦宣战,为梦想而搏斗!
主动出击,不是暴虎冯河,横冲直撞地蛮干,而是心中有目标在适当的时机证明自己。一个会主动出击的人,不是瞎起哄,盲目出击的人,他在准备出击之前便做好了准备,为自己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是打有准备之战。
学会像种子、像雏鹰,像溪流那样主动出击吧!腊梅因充分地了解自己做好了准备而傲然立于风雪之中,为世人所歌咏,那我们是否也该主动出击来成就自己呢?
例文三:勇于自我突破
一个小男孩看见一只正在破茧的蝴蝶,因为他想早点看见美丽的蝴蝶,于是,他伸手帮蝴蝶撕开了茧壳。蝴蝶爬了出来,却只是挥动着翅膀,并没能飞向天空。小男孩捧着蝴蝶去问父亲。原来蝴蝶只有自己破茧时才能锻炼自己的骨翼,进而拥有飞翔的力量,外力破茧只会让美丽的身影失去翱翔天空的资格。所以我们要自我突破,少依靠他人的力量。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在出仕与出世之间徘徊不定,他既想为民解忧,造福于民,又不愿融入那充斥着“权欲”的黑暗官场,过那污浊腐化的生活。终于,做官没能让他找到快乐和成就,他无力改变当时的社会现象。于是他远离官场,追逐自由生活,作出了“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和“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佳句,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派。陶潜的自我突破,使他的精神得以升华,对生活拥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成就了他的诗名。
软弱与妥协的人是不能够自我突破的。勇于自我突破需要内心的呐喊,需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一万句华丽的语言比不上一次向前的步伐。勇于自我突破,是成功的基础。
晚清的中国政府死守闭关锁国的政策,终于脱离了工业化的轨道,落后于世界潮流。昔日的天朝上国在“小国”面前竟如此的不堪一击。一系列的屈辱条约压得中国抬不起头,中国竟沦为了那些小国的食物,被一点点瓜分蚕食。不思进取,师心自用,只会被世界淘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入世,先后进行改革开放和申请进入WTO。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一极。现在没有人敢轻易小看我们。何也?正所谓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勇于自我突破,在成长路上坚强的前进。
国如此,人亦更加如此。要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坚不可摧的人,让他人无法从外而破。成长路上不断地自我突破才会真正地成长,勇于自我突破,更是成熟的体现。累了就闭上双眼,静心思索,不断自我完善,积蓄冲破障碍的力量,最终升华自我。
例文四:寻找契机, 主动出击
时间总在流逝,生活亦在继续,生于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速度,显得尤为重要。人生旅途中难免作一些停息,那样我们是否就放走了一个个通往成功的契机?其实不然,人们常说机会由自己争取,奇迹由自己创造。可见主动出击,寻找成功的方法,便能不在人生路上留下一地的遗憾。
任他吴国百般凌辱,任世人流言蜚语中伤他心,他始终坚持十年如一日般卧薪尝胆,勾践不为苦难所打倒,尽管孤身一人他也不曾放弃,在人生路上他适时等待,当吴王在宫中饮酒作乐时,他暗中开始招集旧兵马;当世人诽谤他时他卧薪尝胆,记住这被辱之耻;当他终于筹备足够兵马之时,看中吴王的弱点,他一举攻国,重建越国,看似只是一场为权为利而战的斗争,实则是勾践等待并寻找了多年的契机,这一次,他主动出击,攻吴国个出其不意,这一仗,他赢得了国家,更赢得了人生。
越王勾践不负自己,不负天下,甘愿尝苦胆以示志向,潜伏十年寻找契机,后主动出击重赢天下,他的气概乃为成功人士必须,令世人为人敬仰。
若没有那个任风吹雨打始终训练于篮球场上的林书豪,怎会掀起如今的一股“林来疯”。在身高方面并不出色的林书豪在成名之前并不受各球队重视,他被踢往各队之间,甚至为其他球员跑腿打杂,这般遭遇却并没有打击他与生俱来的男子气概,他坚毅,执著,夜以继日地在篮球场上练习球技,纵使其他球员在嘲笑他,他也不反击,只是一心练球,苦心人,天不负,虽然只是替补,但他也心甘情愿,世事难料,替补得以登上赛场,他在场上尽情释放自己的能力,不给别人以反击之力,终于以连进七球而赢得满场喝彩,而他也因此一“击”走红。
面对苦难,林书豪不曾放弃努力,他无论日晒雨淋,总坚持在球场之上,成功因此也为他逗留,他抓住机会,主动展现自己,终于留给世人一个完美的投篮身影。
生命容不得浪费,机会也不会因你而逗留。学会寻找成功的契机,适时而处世。做一个敢于主动出击的人,成功之门定会为你而开。


本题解析:
审读材料
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它的关键词是“从外打破”和“从内打破”。如果你准确玩味“打破”这个词语,就会发现从外是“打破”,从内是“啄破”。
这样说来,理解“打破”的涵义是关键。但要想清楚地理解“打破”的涵义,必须分辨蛋壳的含义。蛋壳可以是困境、束缚,也可以是保护、庇护。人的成长需要解决发展、超越两大问题,正与之相照应。
在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虽然材料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的成长是靠外因还是靠外因,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哲学基本原理上。因为任何话题一旦进入材料,就会有所限制,或者有所发明。因此,我们写材料作文时,哲学原理是基本思路,而重点却是材料“限制”“发明”这些部分上。从这个材料看,它的新颖部分在“食物”与“生命”的理解上。所谓“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是说从内打破,是主动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命的主人;从外打破,是外部势力的推动或者侵犯、压迫,生命被塑造、被操纵、被使用,异化为物,成为他人的工具。这个比喻说法把后果清晰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展现人的两种命运,激发人的尊严,因而具有新的意义。
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会悲哀而沉重。不管是从外打破还是从内打破,生命都是要承受痛苦的。比如,鸡蛋从外打破,成为别人盘中餐,做了他人差役,失了尊严,失了自我价值,这是痛苦的;从内打破,需要打破自我惰性,打破猥琐的人生观念,打破性格上的怯弱,需要付出汗水甚至鲜血,这也是痛苦的。二者同样是痛苦的,可是人性大多还是选择被动,选择任人宰割,这是悲哀而沉重的现实。
好的议论文还要有层次,切忌在一个平面上滑行,如果材料内部隐藏一个层次,我们捕捉到了,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和材料具有同样“生理结构”,这是最贴切的了。此次作文材料内在就有一个层次:生命、成长、重生。如果材料没有直接的层次暗示,那么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一个结构层次。
正确行文
一转述材料,引出观点
二阐述原因,结合事例
自己主动去战胜,突破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束缚,而不是等待外部的帮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能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自立、飞翔的基础,虽则痛苦艰辛,却有力度。痛出来的正能量。
事例:幼苗破土?雄鹰断趾?破茧成蝶?凤凰涅盘(主动承受磨练,才能让自己重生,坚毅成长)
三联系现实,阐明意义
90后独生子女,父母长辈溺爱,很多事包办,“从外打破你”,使得我们无法自立,无法坚定成长。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突然想去远行
让自己经历别样的风景
不然总是平淡的日子
怎能拴住这颗年轻的心没有人会是谁的地久天长
只是命运把他们锁在一起
可我的灵魂那么漂泊
又没有可以同行的人那就让心灵远行吧
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把远方张望请以“让心灵远行”为题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800字以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有个声音常在耳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上了火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鞋子,朝掉下的那只鞋子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这里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能有所帮助。”这个人叫甘地。后来他被印度人尊为“圣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已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感动》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评语]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毕业时同桌送“我”的一片银杏叶书签而今已经变得枯黄,拾起它,让“我”感动。于是,作者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列举令我们感动的诸多事例之后,笔锋一转,提出“感动是什么”的设问,并在文章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从正面做了回答。统观全文,脉络清晰,衔接紧凑,语言畅达,内蕴深厚。


本题解析: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想起“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以此来说明自己是如如何何的坚韧、坚强。所写事情令人感动吗?能够赚得阅卷老师的一把同情泪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自然,上述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 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