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6 18:14:54 【

1、语言运用题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语义相近的句子。(2分)
心正则笔直。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2、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文字中的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语段连贯、清楚、严密(5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一种社交活动。      ,它不能不受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    语言又是一个全民性的交际工具,它不像社会变革那么剧烈。     ,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它       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     有不同社会的一些不同风习、特点的反应。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自2002年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2014年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3月中旬强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解释说,今年以来出现的沙尘天气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象因素所决定的。
B.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维护。
C.北京市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施行填报平行志愿。此举大大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D.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罕见旱情的严峻考验,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干部群众奋起抗灾。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便(biàn)宜新正(zhèng)撕打逡巡沸反盈天
B.畏葸(sī) 翠幄(wò) 旋涡严然不经之谈
C.惫(bèi)懒炮 烙遐想蹙缩 少不更(gēng)事
D.症(zhèng)结间(jiàn)或敕免聒噪锲而不舍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