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6 18:15:55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有关媒体报道中国输日“毒大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损外,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就……事件”;C项,成分赘余:“约4.8%左右”应将“约”或“左右”任意去掉一个;D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富强”前加“是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错误明显。特别是C项几乎没有难度,个人认为语病题作为一个比较有区分度的题,不应太容易。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不会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A.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衣服。
B.赵大姐下放到村子里来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C.我一次把这本书看完。
D.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项是许多“衣服”还是许多“朋友”?B项是“许多人”不认识赵大
姐,还是赵大姐不认识“许多人”?D项中“做不好”与“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发生歧义。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图表,提取信息,概括三条结论。(5分)


参考答案:(1)学龄儿童肥胖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减少)而增长(降低);(2)家庭收入越低(高),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越差(好);(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我国学龄儿童肥胖率和营养不良率呈反向发展;(4)不同收入家庭都要关注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5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全分)


本题解析:看清图是第一步,标题告诉我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为家庭营养,一为健康核心是肥胖。两条曲线可以看出两个问题,得出两个结论,最后总写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组( C   )
A   对恃      坐收渔利      厉兵秣马     挺而走险
B   门坎      扬扬洒洒      宽宏大量     为虎作伥
C   妨碍      岁月蹉跎      先发制人     万里平筹
D   陨落      惹事生非      承前起后     安营扎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恃——峙   挺——铤   B:坎——槛  扬——洋  C:筹——畴
D:事——是 塞——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他创作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小说《上尉的女儿》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B.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龙须沟》《茶馆》等。1999年是他诞辰100周年。
C.文艺复兴是指欧洲从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化和思想潮流。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作家,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D.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语气词“兮”的使用频度很高,如《涉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