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①,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拧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①取次:仓促,勿忙。
(1)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一句(“彻晓潇潇雨”)运用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J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在彻夜的潇潇细雨这一千丝万缕绵绵无尽的意象中,寄寓了思念者的不尽情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愚溪北池在永州愚溪钴鉧潭北。
小题1:宋人吴可认为“风惊夜来雨”中“‘惊’字甚奇”,请作具体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偶此成宾主”一句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惊”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经晓风一吹,仿佛受惊而洒落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愉悦。情趣盎然,堪称奇妙。
小题1:雨后北池如好客主人,向清晨独步造访的诗人捧出清新明丽之景,使他获得心灵的慰藉。诗人的清闲与北池的清境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偶”字还表明诗人被贬后少有如此闲适,从而抒发了难得的暂忘烦忧、纵情自然的喜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小题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或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
小题1:(1)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再“简要分析”出情感。
小题1:由前三联可得“惜春之情”,由尾联可知“身世之叹、故国之思”,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雪水河
阿红
雪水河
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
天山并没有恩遇她
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
她毅然从雪峰上下来
连眼皮也没皱
一步一声巨响
像夏雷滚滚而过
一步一串浪花
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流着,她一路流着
太阳的激情
雪莲的纯洁
鹰鹫的勇敢
塔松的坚毅
和她奔向绿洲的拼搏
A.“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柔美的艺术形象。
B.“天山并没有恩遇好/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这是“雪水河”的“人生道路”,使“她”必然获得由磨难而来的阳刚之气。
C.即使是写阳刚之气,作者也不忘完美和和谐谐的境界,所以“雪水河”顽强的前进是“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D.“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诗歌往往借助一种形象,来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赏析诗歌时应把握诗歌形象,并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探求其中孕含的社会意义。这首诗通过“雪水河”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为了理想而不畏磨难、冲破险阻、奋勇向前的拼捕者的赞颂之情。D项中“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分析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作者从被贬之地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结合全诗,试分析作者“愁”的具体内容。(4分)
小题2:请对“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从自己多年来宦海沉浮,有茫茫身世之感,更兼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又有岁月蹉跎的嗟叹;(1分)写到除夕夜客居他乡,入梦追寻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孤灯陪伴,更觉得旅况的孤单寂寞,又添新愁;(1分)接着诗人通过天气描写,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愁苦;(1分)最后更是抒发了绵绵的乡愁。(1分)
小题2:尾联展开想象(或答“对面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诗句,首联中“道途熟”“ 老去空更”表明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感叹,颔联“乡梦碎”“惨灯”“永夜”“客愁新”点明思乡、孤独寂寞情感。颈联描写天气,眼前天阴雨雪和想象春光明媚形成反衬,表明羁旅艰辛。尾联想象家中儿女对自己的思念,实则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小题2:此题是对诗歌表达方法的鉴赏。诗人思乡念人,却想象家中儿女对子的思念,更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类似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这种表达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