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望
周?昂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释]周昂(? -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1exam .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三、四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手法,(1分)描写了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的情境,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2分)
小题2: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因而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2分)“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炼字题首先要解释词句的意思,然后指出手法以及表达效果。本题中,首句写春水漫涨,直堑、横塘波光滟滟、耀人眼目,“输绿”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盎然的生机。
小题2:分析情感首先要明白三、四句的内容: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静静地细数落花,因此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而回家晚了。所以三、四句反映了一种悠闲的意境,抒写了诗人远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小题(共8分)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人: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③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小题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首联用乐景写哀情。(2分)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
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
哀。(2分)
小题1: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分)《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文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子推这样的
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突出了他的气节风骨。运用典故以简代繁,含
蓄蕴藉。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
操守的有气节之士。(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是用乐景写哀情,借春天的勃勃生机,写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
小题1:此时的手法是对比和用典,再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小题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阕作者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答出上阕的作用,给2分;答出下阕的作用,给2分;答出作者的心情,给1分。
小题1:(6分)
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每答出一个手法并分析,给2分;最多给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所问“徒感慨”“空怅望”,其实已部分回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感慨”“怅望”。其实本题要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和注释详细分析。
小题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不难看出“借景抒情”。通过古今内容可知“对比”“用典”。由词中“徒感慨”“空怅望”可知“直接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本题解析:此诗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样在写鹳雀楼的壮丽景象,但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了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