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听《爱的奉献》,让学生再次感受充满爱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爱的情感。 2、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光……
请你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精彩范文:试问父爱今何在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抽烟
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尤其在临近我上学的时候,那股烟味变得更浓更令人难以承受了。此时的我,因担心学费未凑足而焦虑不安,而老爸他却还在悠闲地抽他的烟,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见他整天在深深地吸烟,然后又轻轻地吐出来,我恨不得把他赶出家门。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被按时送到了学校,这让我迷惑了。我似乎正在慢慢察觉:在他深深地吸烟的同时,他也正在深思熟虑,在默默地担忧。再次回味那股烟味,发现了它有了一点淡淡的清香;再看到那缕烟影,我感觉到了其中笼罩了父亲的许多愁思。
回头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
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本题解析:
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写 记叙文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爱”的主旨。写议论类的文章,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的思路清晰之外,最好能写出一定的文采。
话题作文虽然范围极大,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说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围绕话题,选取材料。(选材)
话题作文对同学们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已经连续的出现在好几年的中考作文之中。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也可以这样理解:话题好比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话题“爱”的选材非常的广泛。选材的依据就是你自己认为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有话可写,较新颖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话题作文一定要紧扣话题选材,虽然话题作文的范围广,可并不是广而无边。其限制就是话题范围,所以在写作时万万不可偏离话题,另起炉灶,随便写一篇文章来。如话题作文“呼唤”,有的同学写了爷爷与他是好朋友的故事,全篇中没有一个词或没有一件事与呼唤这个话题有关,实在有偏题的嫌疑。
学生思考、交流选材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立意)
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在三大特征中,立意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是关键所在,发散思维是话题作文最显著的特质。
请学生围绕“爱”谈立意
3、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题目)
作文题目其实好比人的衣裳,就象报纸的标题一样,往往起到抢眼的作用,有很多同学不重视,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作文写完了之后才草草地拟一个标题,有时候甚至忘记了,没有标题,这是一个误区,要吃很大的亏。有人说好的标题等于一篇文章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把精力多用一点在题目上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就爱话题作文而言,可以考虑拟如下题目,大家一起来比较筛选。一种方法是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语,把大题变小;另一种方法是标题中不出现话题,而是作文内容或中心的体现。
请同学发散思维拟标题话题作文的要求往往是文体不限的, 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这就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延续。每当我们向前走一步,身后的脚印就像跳跃的音符,有高亢,有低回,当曲终人散时,留给我们的只有温馨的记忆。
请以“温馨的记忆”为话题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温馨的记忆(例文)
透明的阳光穿过层层的梧桐叶,洒下一地的斑驳,光与影交错着舞步,翩跹,跃动,冉冉,徜徉……
这样,便会不自主地沉浸在那遥迢的回忆里。
小时候,住的那个大院子的门前也有几株高大的梧桐,整齐地站成一排,守望在门前的小河前面。梧桐是在秋天落叶,然而我现在也竟只记得那片时光里的金黄。温柔的阳光里,缓缓飘落的梧桐叶,像悠然的北国落雪,无声地铺满河畔,铺满我的记忆。
梧桐树极温情,茂密的枝叶为过往的人们投下一片清凉。它好像感化了院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那个沉重的院门里,有最醉人的微笑,有最悦耳的家常。那个院子就是院里每户人家的家,院里的人就都是亲人,家是唯一的城堡,而爱就是紧紧把我们相连的情愫。
依稀记得小孩们端着饭碗欢快地朝着飘出香味的房门跑去,然后满嘴是油地跑回家;依稀记得爸爸妈妈外出时,左邻右舍都热情地要照顾年幼的我;依稀记得,日升日沉里,和小伙伴们种下的花开出了美丽的春天;依稀记得,隔壁叔叔深情吟唱的歌声“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那还是和我同龄的歌曲呢;依稀记得,夜晚大家在梧桐树下的闲话家常,有高谈阔论政事的叔叔伯伯,也有谈油说米的婶婶,而我们小孩子就坐在一旁,煞有介事地听着……
还记得,我是怎样赤着脚走过梧桐叶深眠的泥土,然后学会了在道路上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还记得,因为淘气而被爸爸责骂,我是怎样在河畔砖石上哭红眼睛,然后在邻居大哥哥的安慰下学会懂得逆耳利于行的道理;犹记得,和朋友们手牵手跑过的泥泞,然后明白相互搀扶能够闯过每一个难关……
梧桐无语,岁月已逝。
岁月无语,我已成长。
那个曾飘满梧桐叶的院落在这个时候,也风景依旧吧!零落的叶子如同飘落心间的微雨,激起尘封的回忆,只是里面的人已各奔东西,为着不同的目的,为着不同的梦想。
那些曾经流连在梧桐年轮里的温馨的旋律却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记载了纯真,记载了蜕变,纵使荒芜了时间,纵使思念化作云烟,温馨的记忆依旧永远花开。
本题解析:诗人说:“我的记忆是忠实我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扶助着我们和谐地生活。要我们审读“温馨的记忆”这样一个话题,就必须要抓住其“温馨”的意义,这才是能凸显出该话题个性的地方。读解该话题,还须抓“现象”和“内涵”两面。前者属事物的外层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后者是藏身于表象之下的秘密,属于深层信息。与话题相关联起来,二者的交错互通,不仅可以实现由表及里的思维演绎,还能让分析更见锋利,深度地揭示“记忆”的本质。
如关于友情的“记忆”,这也是人类最普通的感受。可以是哀伤的,可以是欢快的,还可以是喜忧参半的,紧要处在于记忆是“温馨”的。当然,尽量要让主题的表达更为丰富,这样会更见表达的感染力。如关于亲情的“记忆”,这也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可以与母爱、父爱、祖父母之爱相关联,但不容易写出深意。这就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打造出最为逼真的细节,以凸显出这一份记忆的不同寻常的地方。如关于乡情的“记忆”,这是最富文化气息的思想。它的夺人之处在于思考的厚重,可以是“村庄”这么一个个体所引发的对乡情,对“根”的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思考,也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文化思索。
狠抓话题的内涵,选好角度,大胆地展开,关键是写出新意。是“温馨”的记忆,而不是“记忆”的泛泛之感,重在其对于“我”的影响,也就是之于“我”意义。这样,写出来有实有虚,不但主题得到了有效地开拓,而且在表达的层次上也更为鲜明,“记忆”的魅力也就会从文字中散逸开来了。
话题作文可以以话题为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审清要求,一定写成记叙文。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巴金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曾说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
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请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自古以来,就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之说。从古至今,不少铁血男儿,也不断演绎出一曲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悲壮之歌。
近年来,民工向老板讨薪下跪;老百姓在上诉过程中向官员下跪;有监考老师为求学生考试不作弊也下跪;北京某交警抓到一违章车,司机70岁的母亲下跪希望通行,而这名交警无奈竟抢先给她跪了下来。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1、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2、一跪又何妨;3、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尊严;4、尊严无价、人要有傲骨;5、下跪也是一种勇气;6、“跪”的文化渊源探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