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8 16:58:00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每天看完电视以后,我们总是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机一按,打着哈欠看着画面消失,画面下方小小的电源灯变成红色,就算关电视了。但是我们很少站起身来,多走两步到电视机前面,用手把电源开关关掉,更别说去拔掉插头了,因为怕那一两秒钟的麻烦。根据调查,一台DVD或是VCD,从买来到报废的周期,有百分之九十的电力就浪费在“待命状态”。
我们的生命里,又有多少时间,跟可怜的DVD和VCD一样,耗在什么事都不做的待命状态?是不是我们可以学会拔掉日常生活的插头,让我们不需要像DVD光盘机那样,在待命中消耗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而能够永远在最有效率的全开状态和全关状态?让生命的每个片刻都只有一个开关,全关的时候就完全休息,全开的时候就努力前进,不用消耗在等待。这样,你的人生就省了百分之九十的电。
读完上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等待成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种子播进土里,我们要等着它破土而出;严冬冻僵了我们的思绪,我们要等着春风的到来;母亲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要等着他慢慢成熟……很多事物都需要在等待中不断地酝酿,一味不切实际的主动,只能是好高鹜远,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美丽需要等待。野草走过寒冬,只为等待被春风再一次唤醒;青松历经风霜,为的是等待明年的春暖花开;蛹化蝴蝶,需要在等待中完成从最丑陋的毛毛虫到美丽的蝴蝶的蜕变;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等待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等待中孕育着美丽,等待中酝酿着重生。
生命需要等待。从最初的胚芽长到枝繁叶茂;从最初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从满树的花香到满树的果实……寒来暑往需要等待。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很可爱,但要等待着它慢慢长大;孩子成才固然可喜,但要等待他十年寒窗后的金榜题名……春华秋实也需要等待。
成功需要等待。鸿门宴上刘邦的隐忍是为了等待着自己羽翼丰满一举击溃敌人的时刻;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是为了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一个匡扶社稷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很多时候成功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
当然,等待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拔苗助长,只能换来禾苗枯死的结局,不等着成熟就忙着收割的庄稼,最后收获的也只会是一把秕谷;生命不等着孕育成熟就忙着出生,也只会使生命过早地凋落。
是啊,生命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等待。等待不是无所事事,等待不是空想其成,等待不是碌碌无为,等待不是不思进取,等待不能患得患失,等待不能好高鹜远,等待不能放弃,等待不能失意。等待要坚定不移,等待要沉着冷静,等待要一份信念,等待要一份真诚。但自耕耘,莫问收获,努力争取,成功就会在那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本题解析: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本材料由讲述看完电视后不关闭电源开关和不拔掉插头的生活习惯说起,谈到了人生命里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待命状态,就是说我们生命中无谓的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写作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构思:“效率”、“人生”、“节约”、“智慧”、“等待”和“生活的艺术”。
从效率的角度去构思:(1)做事应该提高效率,不能浪费时间及其它,(2)要讲求节约2、从人生和生活的角度去构思:(1)人生要讲求艺术,(2)生活要讲求艺术3.从智慧的角度去构思:(1)生活中要有发现的智慧。(2)人生不可过多等待。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
请以“熙熙攘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熙熙攘攘
张局长和王教授住在同一层楼里,门对门。两人今年都是五十八岁,作邻居也有了七八年。不过两家很少来往,张局长看不起王教授的清贫,而王教授也不喜欢张局长身上的那股子官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局长家里正常人来人往;而王教授家里却始终冷冷清清。王教授喜欢开着门,他认为这样才不会有压抑感,而且他的屋子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倒也不担心粱上君子会来光顾。而张局长家的门也经常是开着的,因为来访的人实在太多了,开门关门比较麻烦,张局长索性就开着门。来访者大都是带着大包小包的,再出来已是两手空空了。张局长送客到门口时总会说:“你放心!像你这一类好同志的事我是一定会放在心上的!”于是,来访者与局长再次握手,满足地走了;张局长也同样很兴奋地回屋子了。
张局长和王教授本来不是同一天出生的,但却在同一天过生日。因为张局长一年过两次生日,一次按阴历,一次按阳历。这可是局里小李科长的提议,他说观世音菩萨就有两个生日,一年做两次寿会给局长带来好运。王教授生日那天,只跟几个儿女围在一起吃顿饭。张局长生日那天,前来贺寿的人踏破门槛,这人来人往的热闹有时也让王教授羡慕不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局长一次酒后中风,虽然抢救及时,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说话不利索了,一条腿也不听使唤了。于是呆在家中养病。
恰巧王教授下楼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了,也在家休养。
王教授受伤的消息传了开去,他的一些多年不曾联系的学生都纷纷赶来探望。王教授家一下子人来人往,王教授享受着学生们真诚的关切,跟大家一起重温昔日的快乐时光,小腿慢慢地康复了!
张局长从医院回到家已经一个星期了,这段时间张局长家格外冷清。有几次,王教授撑着拐杖过去看看老邻居!张太太愤愤不平地向王教授絮叨着:老张的位置被李副局长坐了,李副局长打个电话过来说单位工作忙,病人最需要静养,让我们老张好好静养!王教授听了这话,不寒而栗,同时又暗自庆幸,幸好书本和粉笔不会背叛自己!
点评:本文是篇小小说,将对门居住的局长和教授两家对比着写,以此表达作者对“人来人往”的思考。小说中多处对比:局长中风前家里人来人往,中风后冷冷清清;局长中风后冷冷清清和教授骨折后人来人往;小李科长(后被提拔为副局长,张局长中风后被任命为局长)对张局长的态度前后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告诉读者局长家先前的人来人往是假,教授家的人来人往才是真,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吴建刚)
作文二
熙熙攘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路上人来人往,可是,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名和利吗?显然不是!“人来”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呢?“人往”之后又留下了什么呢?
多久了,没有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又多久了,没有听到叶子的呢喃。生活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世界里,我们的追求不免变得低级与狭隘。然而,陶潜“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采菊东篱,把酒徐吟,悠然地欣赏着南山的静美。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错过了名利,却在田园之中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身影……熙熙攘攘,何等喧嚣!我们要追求生命的真与美。
任时代的喧嚣也好,任名利的诱惑也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睿智的心。熙熙攘攘,我志不移;熙熙攘攘,我心永恒。稻田里依然是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伟大而平凡的“农民”,他在试验,他在思索,他在田埂间实现着自己儿时美好的夙愿——让天下的人都能吃饱!他就是袁隆平,那个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杂交稻之父”。他足以让我们感动,不仅仅为他所取得的无人企及的成就,不仅仅为他一次次的荣誉和嘉奖;更为他在这熙熙攘攘中所表现出的睿智和从容的心态。
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目睹官场污浊腐败,上任伊始,亲书《禁止馈送檄》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贪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不仅告示世人,也在于律己。“贪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说得多好啊!不逐名利,不为世尘所扰,在这个人来人往的世界上洁身自好,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何等高尚的灵魂。这是春秋时子罕以不贪为宝的廉洁,是陶渊明的守拙归园田,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淡泊,是李白“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熙熙攘攘,名来利往。我心不乱,我志不移,这是我追求的心境与气概。
熙熙攘攘,利来名往。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睿智而淡泊功利的心,追求生命的真与美。
点评:本作从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切入,针对追名逐利的的“熙熙攘攘”现象展开议论,论证了这样的观点:“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睿智而淡泊功利的心,追求生命的真与美。”在论述中做到既讲道理又摆事实,首尾呼应,观点鲜明!文章主要从正面展开论述,如果再能从反面进行一些论述就更好了!


本题解析:
一、题解:
“熙熙攘攘”意指人多热闹、繁忙,也指人们赶潮流、追名逐利。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如果实写,可以把“熙熙攘攘”作为修饰语,在后面接表处所的名词,比如:“熙熙攘攘”的家(大街、市场等)。也可以在“熙熙攘攘”前加表处所的状语,比如:招聘会上、某名胜古迹、村子里等。如果虚写,则“熙熙攘攘”的背景为抽象意义的虚境,比如:求学路上(名利场上、生意场上、文学的大花园里、在历史金光大道上等)“熙熙攘攘”。“熙熙攘攘”只是个表象,写出对“熙熙攘攘”背后实质的思考才是关键!记叙文一般从实写的角度切入,议论文一般从虚写的角度切入,写自己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引发的感悟、思考。
“熙熙攘攘”是一个非常能激发人遐想和沉思的文题。如果在记叙类的文章中,你可以把它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在“熙熙攘攘”中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可以把它描写成一个场景,以此来表现对人生万象的洞察和感悟;也可以把它作为文章的一条线索,在“熙熙攘攘”中推进情节曲折有致的发展。如果在议论类的文章中,你可以由表及里,透过“熙熙攘攘”的世相,来思考其目的何在、实质何在、意义何在;也可以由人及己,面对“熙熙攘攘”的历史长河、现实红尘,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保持住心中的那轮明月?怎样才能不迷失自我……但无论你选择何种文体,你都必须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悟和深邃思辨,舍此,你的文章就会流于浅俗和浮泛。
二、构思示例:
㈠将“熙熙攘攘”当作背景写记叙文。
写“熙熙攘攘”的家中(集市、店铺、交通路口)发生的故事。比如下岗的母亲在“人来人往”的大街边上摆起了水果摊,“我”才开始感到难为情,躲避着母亲,后来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看法,主动帮母亲收拾摊子。
也可以写乞讨者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的遭遇,以“熙熙攘攘”的热闹、繁华来反衬人们的同情心、爱心的缺失,更多地批评行人的冷漠、无情。
还可以写自己帮父母看店铺,面对“熙熙攘攘”的顾客,自己与父母待客不同,父母的耐心、诚实待客给了自己教育。
写校园像兵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熙熙攘攘”中,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校园、老师、同学充满深情厚意。
写自己在“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里记得的人和事。写自己在失去亲人后,从“熙熙攘攘”中感受到的人间真爱。
也可以写小小说,讽刺贪官,贪官案发前的家“熙熙攘攘”,门庭若市,案发后冷冷清清。也可以讽刺钻营拍马的小人,写官员在职时“熙熙攘攘”,一旦失去了权力,“树倒猢狲散”。
㈡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引发的感悟、思考。
“熙熙攘攘”,本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个画面,可当我们用心去观察、体验时,你会发现这幅画中有许多处的色彩斑斓,有许多处的生动形象。
“熙熙攘攘”中,驻足观看,生活的美才会向你涌来!“熙熙攘攘”中驻足而思,生活才会更美!愿生有所息。
可以从要做到熙熙攘攘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个角度切入。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间,我们是匆匆的过客,“雁过留声”,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像鸟儿从天空飞过,留下痕迹。
“熙熙攘攘”中,摩擦在所难免,宽容会带来和谐。
“熙熙攘攘”中,相遇是缘,相识是缘,相知更是缘,请好好珍惜友情!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呼唤真情。在“熙熙攘攘”中,我了解了人世间真善美的含义。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会有品质高尚的人,总会有大公无私的人,总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在历史金光大道上,各个时代的杰出人物“熙熙攘攘”。 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无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文学的大花园里“熙熙攘攘”,屈原、李白、杜甫、苏轼……
【名人言论】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2、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3、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
4、人心齐,泰山移。
5、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7、孙子兵法上有句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8、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总是愿意与朋友分享一切,不但为自己,也为别人争取利益,那么,他不但获得有意义,而且也必须走上通向财富的阳关大道。 ——拉塞尔.康维尔【美】
10、人就像藤萝,它的生存靠别人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蒲柏
【最新素材】
1、季羡林帮新生看行李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于是轻装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离去。
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2、向敌人敬酒?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3、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4、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绪就可能淡化。
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后,返回家乡布道。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而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若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本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钦敬之心顿减,立即变得不恭不敬起来,耶稣还是刚才的耶稣,乡邻却已不是刚才的乡邻了。
5、米开朗其罗的独特眼光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6、用手捧水喝最解渴
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另一人干脆用手捧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说了一声:“好解渴呀!”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同伴遇车祸,先是在滚滚车流中舍命将其拖至路边,然后伏在其身边守望,亲吻,试图唤醒遇难的同伴……这一幕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狗——白色小京巴!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或启发,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本题解析:此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
下笔之前,考虑清楚三个问题:
1.写什么?(立意,要求:新颖、与时俱进)
2.为什么写?(思想感情,要求:万绿从中一点红)
3.怎样写?(表达方式的问题,要求:形式多样)。
只要是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对他人有借鉴作用的,含有正能量的都可以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自拟醒目的题目
2.?角度一定要新颖
3.?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一定要合理运用。
4. 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