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 ??
①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②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③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
④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
⑤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
⑥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
⑦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赏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⑦⑤④⑥②
C.③①⑤②⑦④⑥
D.③⑦④⑤⑥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句意来看,中心是在讲戏曲的鉴赏问题。首句是一个设问句,而先回答了“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的问题,所以,①句放在第一空。③句阐明谈话的中心——“戏曲的鉴赏”,故应紧跟①。然后从⑦句起,则是从中国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和阅读剧本都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进一步解释话题中心。⑤句要在⑦句的后面。④要在⑥的前面。最后以②收束全段,“这样”指代上文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戏曲鉴赏,进行总结,所以为最后一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这里花草遍地,绿树成茵,鸟啭莺啼,天蓝水清,的确是人们消夏避暑的一块佳处。
B.“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去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等作了充分肯定。
C.印度尼西亚当局把默拉皮火山的警戒提高至最高级别,显示火山有随时暴发的可能,并下令居民撤离。
D.经验表明,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抓典型,树标杆,以点代面,榜样的力量会激发出其他人竞相上进的热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 (A“茵”改为“荫”;C“暴”改为“爆”;D“代”改为“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前仆后继、挥洒青春,中华民族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生机勃勃。
B.男篮主帅邓华德的嘴边都是溢美之词,“这里非常好,不仅能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住宿环境非常好,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训练环境,这里的条件超乎我们的想象。”
C.7月23日晚,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浙江省领导未雨绸缪,及时组织力量,开展事故救援、伤员救治等项工作。
D.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溢美之词”,过分吹嘘的话语,用错感情色彩。含贬义。C项:“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用错词义。D 解析:“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心存芥蒂慰藉斩钉截铁押解
B.锲而不舍惬意切肤之痛胆怯
C.痴心妄想鞭笞不辨妍媸桎梏
D.风声鹤唳瓦砾形销骨立睥睨
参考答案:B均为qiè
本题解析:B均为qiè(A依次为jiè、jiè、jié、jiè? C依次为chī、 chí、chī、 zhì?
D依次为lì、lì、lì、nì)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甜,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于是就把果子吃了。左边头醒来后,听到右边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其实,在很多令你怒不可遏的事情面前,只要你忍一忍,很快会发觉,事情原本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糟,甚至可能你一点也不吃亏,别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坏。为人处世,应当与人为善。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可是,这世上的确有人宁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也不愿饶人一回,甚至宁愿与人同归于尽,也不让别人活着。更可怕的是这种“同归功于尽”的勇毅,却往往缘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因为一时的误解。古人劝诫曰:“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不要因芥蒂之事而以生死相逼。(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