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8 17:13:43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阅读题 读下段文言文,回答1~4题。
| ?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 (选自《孙中山选集》)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自民国肇造?顾:回头看 B.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传:传播 C.邹君海滨…丐序于予?丐:求,请求 D.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视:考察,察看 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孙中山深切忧愤的一项是(?) A.①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②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B.①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②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C.①环顾国内,贼氛方炽?②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 D.①而予三十年前…其不获实行也如故?②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3、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首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司马迁那样的大手笔。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腐朽无能,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有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4、将文言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 (1)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⑴结合上述文字,在孔子看来,要识一个人,至少要看他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孔子识人的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大受,字占成,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林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第一,超擢侍读。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麦熟,禁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畲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于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于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①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栽四出,舳舻②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③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清史稿》卷三百七) [注]①潴(zhū):蓄积。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③蠲(jiān):免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视:治理 B.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粜:卖粮食 C.被水后尤多溃败——被:遭受 D.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饬:整理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陈大受“做官为民”的一组是(? ) ①为候门,读书不辍 ②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 ③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 ④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 ⑤候水至分栽四出 ⑥酌定业户减租分数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大受年幼时沉着机敏,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种。在等候为渔人开门时仍不忘读书学习。 B.陈大受在安徽巡抚任上,判决疑案,精明敏锐。当时庐、凤、颍各地多盗贼,他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 C.常州、镇江、太仓一带遭受水灾,陈大受考察灾情,体恤民力,打开官仓赈济百姓,并号召百姓修筑堤防,按时完工。 D.陈大受作官为民,饥荒时开仓赈济百姓,发生水患时,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号召百姓兴修水利。一生提出无数的建议,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于:到 B.恪言非便,遂寝寝:停止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以:因为 D.其党密构于帝构:陷害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4分)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