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名句。
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________________。
②庖丁,解牛者也,________________;轮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方之人,________________,足相蹑于其门。
④拟将一段鹅溪绢,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月落庭空影许长。
⑥此竹数尺耳,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而节叶具焉
②而养生者取之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③持缣素而请者
④扫取寒梢万尺长
⑤世间亦有千寻竹
⑥而有万尺之势
⑦汉川修竹贱如蓬渭滨千亩在胸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小题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小题2】“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对此的态度?(2分)
【小题3】为什么“名正”才能“言顺”? “正名”的内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1分)才算罢了。(1分)
【小题2】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三点才能拿2分)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1分,光写”不满”不能得分)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小题3】名分不仅仅是一个“名”,还有实在的内容,名不正所导致的,往往是实不正。(只要涉及到“实”给1分)名的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该句子时,“于”翻译成对,“无所苟”译为没有马虎的地方,这两个关键词每个一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小题2】试题分析:“天下无道”指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将这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解答本题虽然要筛选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首先还是要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只有能准确翻译出句子,才能准确把握里面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小题3】试题分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也就是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心世界去寻求出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小题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鱼我所欲也》)
小题2:?,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3: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题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6:?,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小题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8:?,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来兮辞》)
参考答案:
小题1:所恶有甚于死者
小题2:苟全性命于乱世
小题3: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5:钩心斗角
小题6:万里悲秋常作客
小题7:揾英雄泪
小题8:云无心以出岫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恶”“繁阴”“参省”“钩”“常”“揾”“岫”。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