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7:34:00 【

1、单选题  下列作品、人物和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南冠草》--夏完淳--郭沫若
B.《林海雪原》--杨子荣--吴强
C.《青春之歌》--许云峰--杨沫
D.《红旗谱》--朱老忠--曲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作者应为曲波,C项的人物应为林道静或余永泽等,许云峰是《红岩》中人物。D项的作者应为梁斌)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宋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等;“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柳永的《雨霖铃》属“婉约派”词。
B.“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C.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三大巨匠是鲁迅、郭沫若、茅盾。
D.《春蚕》、《秋收》和《残冬》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家》、《春》和《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姜夔的《扬州慢》应属“婉约派”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共写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
B.马克·吐温是美国进步作家,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民主。《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长篇代表作之一。
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D.《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用讽刺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胆小、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典型形象。这篇小说借兽医伊凡·伊凡尼奇同中学教师布尔金的谈话,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这里的“我”是伊凡·伊凡尼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是我国元杂剧的奠基人,著名戏曲作家,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牡丹亭》《单刀会》最为著名。
B.周立波,现代作家,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另有小说《山乡巨变》和散文《娘子关前》。
C.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有茅盾、鲁迅等。
D.高尔基,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散文《时钟》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宋词、宋诗中常用典。对下列语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⑤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①周瑜②魏尚冯唐③陶渊明④刘裕⑤杜牧⑥刘备⑦诸葛亮
B.①诸葛亮②冯唐③陶渊明④刘义隆 ⑤杜牧⑥赵云⑦诸葛亮
C.①周瑜②魏尚③王维④刘裕⑤柳永⑥刘备⑦刘禅
D.①诸葛亮②魏尚冯唐③王维④刘义隆 ⑤柳永⑥刘备⑦诸葛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