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文的修辞及语言形式,以“我为自己代言”为中心写一段话。(不允许出现考生真实姓名)(5分)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确实对中国发生重大误判:以为中国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不愿也不会为其他事情分心;以为中国为十八大全力保稳,有事也会尽快息事宁人。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忻州也有多少革命先辈挺身而出,投身革命洪流。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她初中是在普通学校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今天却成了杰出人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蹉跎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C.“官样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D项“师出无名”谓出兵而无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的理由。
点评:成语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乌石镇紧紧抓住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渔业大摆擂台,及时开拓远洋捕捞的路子,渔业生产迅速发展。
B.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森林和香花医院”,我国是否有一些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C.这几年的艰苦创业,何维甫所在的畜牧兽医站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好评。
D.现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中南地区已被人们很形象地称为五大城市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用词不当,“大摆擂台”改为“大作文章”,B语意不明,去掉“是否”,C结构混乱)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各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的? 郁达夫认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佘树森认为,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余光中认为,就凭了这样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我的判断是否定的……他的观察颇为精细,宜于静态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近于工笔,欠缺开阖吞吐之势。他的节奏慢,调门平,情绪稳,境界是和风细雨,不是苏(轼)海韩(愈)潮。他的创作岁月,无论写诗或是散文,都很短暂,产量不丰,变化不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则材料是从作品的审美风格来分析的,突出地说明朱自清散文的诗意和美;第二则材料是从审美风格和思想境界来分析的,概括提炼为一个“清”字;第三则材料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的,但以反面批评为主,指出朱自清散文欠缺开阖吞吐之势,有俚俗繁琐陈旧的弊端。其中前两则材料为一组,第三则材料自成一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书店里,一位学生看中了一本书,爱不释手,于是就在书店里折着书细细地翻阅起来。可是书店规定,顾客不得以免费阅读为目的,长时间在书店翻阅新书,以免折损。面对好学的顾客和书店硬性的规定,假若你是书店售货员,不论这位学生最终能否买下这本书,你怎么说才能既不伤及他的自尊又能使他满意?
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50个字。(4分)
参考答案:示例:你真有眼光,挑了一本好书,它会让你受益无穷的;可是,如果你把新书折坏了,怎么和大家分享这份精神大餐呢?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