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阅读以下语段,并依照划波浪线部分的句式,在空格处分别填人恰切的文字。(6分,每句2分)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开篇之始,就是他老人家持杯望月,怅然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突出表明主角是他自己。然后,由人及月,由月而人,他的心境,全在这首词中表达出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他的神往,是他的憧憬;“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他的遐思,他的凝想;“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1)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 , ;最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 。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2分)
类别
| 身高(平均)
| 体重(平均)
|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 数为100)
|
70年代
| 155.5厘米
| 41.3公斤
| 99.04
|
|
80年代
| 158.6厘米
| 42.1公斤
| 97.37
|
|
90年代
| 160.6厘米
| 46.5公斤
| 90.86
|
|
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3、语言运用题 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个字。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1)结论:___?_? ?
(2)原因:? ?
4、单选题 以下加点词语在旬中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B.杨柳的风姿(美好的姿态)
C.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透彻(“渗透”一词表现了“我”对母爱感觉和体会的过程,也与母亲毫不张扬的爱相符合。)
D.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驰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