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1.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电视和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3.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水
徐迅
(1)在乡间,人对自然的感觉分外敏锐——那时候,在疲惫的田间劳动之后,有时,我也像其他乡亲一样到水里冲洗一番。直到有一天站在水中央,忽然发现身边的水就变得异样的稠密,温凉,掬在手心的一捧在指缝间透明着四散流溢,手指有种酽酽滑腻的感觉。湿淋淋的从水里爬起来,浑身禁不住打了个冷噤——这时,我才感觉到节候真的是立秋了。
(2)秋水四合,像蚌为了涵养珍珠,慢慢闭封起它那张开了的智慧的壳。大地进入了一个休整期。
(3)无法涉入秋水。只可观看——当时我想,几千年前那不事稼穑的庄子和惠子,应该也是在这天立于濠梁之上观看秋水的。那时,大地被收拾得一片干净,空气澄明,纤尘不飞。他俩人尽管一个刚死了老婆,一个刚失了相位,但恰如秋水剔除了曾经的繁华和喧哗,转入到这生命的休整期一样,他们的心境如同秋水般祥和,十分清亮。于是一个说:你总害怕相位让我取而代之,因此将大梁城瞎折腾了一番,现在尝到了失意的滋味了吧?一个嘴巴也不饶人,说:你老婆死了,你却鼓盆而歌,自以为惊世骇俗,就不怕留下那千古骂名?——面对秋水,两人已不再尖锐对立了。只哈哈一笑,眼睛就一齐投向了水中的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无言。两位哲人那袒露着的襟怀,就如同一条更为清澈明晰的秋水。生命的彻悟有时竟就是秋水所滋生的。
(4)立秋前后的水真的迥然不同。刚刚过去的夏天因为阳光的渗透,水过于炙热和喧闹,作足了表面文章。而曾经汹涌四至的春水,又是水性杨花,春心泛滥,似乎肩负着过重的责任,努力的孕育着生命,无疑它也就拥有生命成长的冲动和朝气了。滞后的冬天,山瘦水寒,形容枯瘦,在不断的冻结和流失。只有秋天的水表里如一,至为单纯,既无孕育生命的痕迹,又没有冬天的刺骨寒冷。它平静地流涌,只需保证自然生命必备的涵养。它横淌在生命的存在与死亡之间。
(5)秋水茫茫。在秋阳的照耀下,一泓秋水泛出的层层涟漪,也会轻轻叩击着岸边的岩石和青草。但那样子就似刚刚生产过的妇人对男人的轻吻,然后就美丽地躺着,呈现出一种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空中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南飞,漠漠青田,最后一行白鹭也钻入了云霄。水面上的浮萍,红莲,水草由绿色渐渐变成褐红色。一片荷花开谢过的池塘,荷叶饱胀得像穿着绿裙子的少妇,体态丰腴,凸显出膨胀的生命被释放过后的轻松。使人在看到生命回光返照的同时,领略到“望穿秋水”的真正含义。
(6)在秋水浩淼的季节,庄稼人有着短暂的消闲时期。但紧接着秋收的到来,他们随即就在田里做一年最后的一次征战。秋天的肃杀之气也在一天天出现在水里,这时候人们似乎才感觉到,在秋水美丽的表面,那其中生命的挣扎,抵抗和搏斗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水里所有的生命都参与了这场不愠不热而又异常严肃的斗争……生存与扼杀,温暖与寒冷,成长与抑制,正义抑或邪恶,自然以它本身的法则作着生命痛苦的抉择。因此伴着秋风落叶声的如贯盈耳,秋水渺渺,我们已经无法下水,亲身体会鱼的快乐与不快乐了。
(7)有了这些,我就陡然明白了庄稼人为什么对节气总是充满了生命的敬畏,也理解了他们为什么紧赶慢赶,要将所有的农作物赶在立秋之前拾掇完毕。同是姓“庄”,庄稼人对“立秋”这个节气有着比老庄更为接近本质的透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们习惯上以为这是孔老夫子在哀叹滔滔而逝的东流水,其实不是——他哀伤的正是这貌似静谧,澄澈的秋水,只有在这里,他感受到生命真正消亡时的过程——但与许多人一样,我自那个立秋的日子误入秋水,像一尾快乐的鱼爬上岸之后,就很少有机会再涉入那同样的秋水中去了。现在,所谓城市的喧闹声和风沙悄然地磨钝了我的嗅觉和触觉,就连“望穿秋水”也成为我的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了。
小题1:作者写“秋水”为什么要从“乡间”写起?(6分)
小题2:理解(2)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小题3:作者面对秋水有哪些人生的感触,请作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章在(5)段中引用“庄子和惠子的故事”和在(8)段中引用孔子的名言各有什么好处?试做简要分析。(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①明星究竟是谁?他们是否就是出众的演员,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而超越性格演员和类型演员?他们是否就是社会精英,可以拿着高额片酬和分红,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是否就是偶像名人,靠炒作绯闻而红得发紫?
②对于一位特定的明星而言,其形象是由他(她)在银幕下的个人形象及其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形象综合起来而形成的。明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无不受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现实事件和大众思潮的影响,其形象包含着主流意识形态或非传统性意识形态的内涵。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史可以由该国的电影明星书写出来”,而好莱坞明星“则是美国社会的种种需求、欲望和梦想的直接或非直接的映象”。我们暂且不论各国明星的政治、哲学、道德观点如何,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豪宅、轿车、飞机、华服、健身、派对等“摆阔消费”以及他们的成功传奇、罗曼史等等,都是明星形象所不可或缺的特征。
③至于明星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代表着社会各种类型群体,例如詹姆斯·史都华的《美好人生》代表着“老好人”;约翰·韦恩的《关山飞渡》代表着“硬汉”;凯瑟琳·赫本的《费城故事》代表着“独立女性”;奥黛丽·赫本的《窈窕淑女》代表着“淑女”;马龙·白兰度的《在江边》代表着“反叛男性”;简·方达的《归来》代表着“反叛女性”;伊丽莎白·泰勒的《春楼艳妓》代表着“势利者”;阿兰·德龙的《武士》代表着“职业杀手”。甚至有些明星的银幕形象还代表着“变异类型”,如詹姆士·迪安的《无因的反叛》等代表着“垮掉一代的英雄”。
④应当指出,明星形象归根到底是由明星所处的特定时代和环境所造就出来的。像秀兰·邓波儿的“小”系列影片正值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推出,她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给美国民众带来了许多欢乐,难怪罗斯福总统也邀请她到白宫来做客叙谈;玛丽莲·梦露的性感形象之所以风靡1950年代,是因为二战后弗洛伊德主义和金赛的“性学报告”在美国流行,另外也同“后麦卡锡主义”时期民众的心理紧张有关;简·方达的反叛形象在1960年代越战时期被反战民众奉为英雄。再看近期,第80届奥斯卡奖的四位表演奖得主演绎的全是“反英雄”角色,如丹·路易斯饰演贪婪的石油商,玛·柯蒂雅饰演卖淫出身的歌女,哈·巴尔台姆饰演冷酷的杀手,蒂·斯温顿饰演狡诈的律师,这些角色均反映了美国民众道德观念模糊的社会思潮。第81、8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依然都是在诠释心理阴暗、性格脆弱和意念复杂的人物,如同性恋者、纳粹信徒、大坏蛋等等。不过,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上台,其“变革”的新理念又让体现“大美国主义”的超级英雄形象复活,2009年由休·杰克曼、克里斯蒂安·贝尔、希亚·勒贝夫、汤姆·汉克斯、约翰·库萨克分别在《金刚狼》、《终结者4》、《变形金刚2》、《天使与魔鬼》、《2012》中重新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与以前不同的是,四位明星的形象都智商很高,有计有谋,似乎呈现出新时期美国式英雄的新特点。
⑤明星形象的社会典型性,________靠一两部影片就可以形成的,________要通过他们演出的一系列影片来加以建构。另外,还需要借助“明星工具”,也就是为明星改编或编写剧本故事,针对明星的特质选择类型片、情境、场面和布景,专门为明星打光、配备戏服和道具。明星在其演艺生涯中可以先定型——塑造某一社会典型,然后再转型--改饰其他社会典型。但真正的演技派明星,即使不断转型,也仍然保持着其形象的某些特质,例如梅丽尔·斯特里普即使饰演反派角色,仍然可以显示出其睿智、感性的一面。
⑥在现当代史上,中国真正可以冠以明星称号者可谓是凤毛麟角。但是像阮玲玉、赵丹、白杨等优秀表演艺术家在银幕上塑造出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包括历史名人、时代新女性、社会小人物等,在他们身上均体现出中华民族正直、善良、贤慧等优秀品质。成龙堪称当代唯一一位华人大明星,他在海内外所拍的许多动作片、功夫片、喜剧片中所饰的古代和现代人物,实际上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典型,即爱打抱不平、锄暴安良的东方硬汉。这一硬汉形象不同于约翰·韦恩所饰演的西部硬汉,他是粗犷中见细心,且充满幽默感,深得全球影迷喜爱。当代中国影视明星应该在银幕形象包括日常操行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1.第②段加粗词“映象”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⑤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 就是
B.不是 而是
C.既是 又是
D.虽然 但是
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常人们会认为明星的演技比普通的性格演员和类型演员更出色。
B.两位赫本的例子表明明星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代表各种类型群体。
C.明星所饰演的形象直接表现了明星所处的特定时代和环境。
D.“反英雄”角色反映了美国民众道德观念模糊的社会思潮。
4.从全文看,明星形象形成的要素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我们究竟怎样看明星
B.明星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C.明星是怎样产生和嬗变的
D.明星形象包含着意识形态内涵
6.仿照第⑥段画线部分,以教材中一位作家为例,写一段评价性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⑤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⑥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
⑦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小题1:下列对于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但这些思想也有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内涵阐释。
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
C.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着不是截然对立的差异,这是二者能够互补的前提原因。
D.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自觉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国之术,仅是为了达到安民治国的目的。这也是儒道能够互补的社会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