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7:51:05 【

1、单选题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④①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判断不正确的是
A.“倍德”的“倍”、“要项伯”的“要”以及“与臣有却”的“却”都是通假字。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中的“席”、“囊”都是名词作状语。
C.“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在这里用作动词,指“与……友善”。
D.“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是动词的一般用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这幅题为“车祸的影子”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小题1】请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
【小题2】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不超过30字)


参考答案:
【小题1】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撞到了大树上,车后的影子看起来像个酒瓶。
【小题2】讽刺当下存在的因酒驾而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丑恶现象。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漫画的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概述,并联系社会现实概述漫画的讽刺意义。从漫画要素来看,画面就是“大树”“车”“酒瓶”,时间就是“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由此可联想到讽刺的内容是“酒驾引发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
考点: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整句。
没过多久,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潺潺小溪枯竭了,牲畜干渴而死去,干旱枯萎了田野的庄稼,山谷里饿殍遍野。


参考答案:潺潺的小溪枯竭了,干渴的牲畜死去了,田野的庄稼枯萎了。


本题解析:句式整齐,前后要一致。。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上海世博会期间,游客想要进入一些有名的场馆,一般都要进行几个小时的排队。为了早点进入场馆,一些游客选择了插队的方式。如果你是世博志愿者,发现游客有插队现象,你将如何劝阻?请针对以下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每句不超过30字。(4分)
(1)对同龄人:                                                                                           
(2)对年长者:                                                                                           
(3)对小朋友:              


参考答案:示例:(1)对同龄人:排队是一种文明行为,让我们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2)对年长者:您是我们的长辈,您应该为我们树立榜样,请排队入场。(3)对小朋友:从小养成文明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遵纪守法的人。(每小题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理解、分析文..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