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英国人说,我们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这些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请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
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本题解析:一、审题。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2.材料的思想启示。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写作话题,写作范围;二是提供看问题的角度,也即写作思路。此次作文材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想。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察这一问题。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
二、写作角度
1.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
2.全文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
三、写作材料
1.赛珍珠的《中国之美》中提到的农夫对养花和对天空晚霞的淡漠态度。
2.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废墟上老妇人手捧玫瑰花的身影,震撼了战胜国苏联士兵的心。
3.为什么毛泽东说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我们也曾看到这样一帧经典的影像画面: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破国灭都的危急关头,在雪花飞扬的红场阅兵式上发表演讲:“再也没有那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值得自傲,敌人想消灭斯拉夫民族,想消灭我们这个有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斯大林就是这样去号召红军,号召人民上前线的。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决不可能说我们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让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吧?
5.“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余秋雨语)
6.莫斯科众多街道与建筑物是用伟大作家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例如有普希金广场,所以艺术家与城市一起嵌入生活,并流芳百世!莫斯科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萨拉托夫市中心广场以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名字命名。白俄罗斯斯科里纳大街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著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哈佛大学是以学者、大学创办者和建校费用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建于1889年的大铁塔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繁华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大作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
欧美或德国的一座城市中分别会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音乐厅、歌剧院、美术馆;美国有总高93米的自由女神雕像;丹麦有美人鱼雕塑。
7.不管哪个民族,文化在就不会亡国灭种,文化在就希望在。
8.文化在其本质上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需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我的晴天雨天”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乌鸦将小石子投进长颈瓶,使瓶里的水升高,很轻松喝到了水的故事,传遍了乌鸦界,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了它们随机应变、充满智慧的有力证明。一次,一只乌鸦经过长途旅行,实在是渴极了,四处找不到水喝。终于发现了一口井,可是这口井的井口很小,井很深,它一筹莫展。忽然,它想起了它们祖先“投石入瓶喝水”的宝贵经验。于是衔来一颗颗石子,投到水井里,谁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没有上来。麻雀、喜鹊都纷纷劝它不要瞎忙乎,这是井,不是长颈瓶子。乌鸦满脸不屑地说:“我这方法是取得过成功的,受到人类赞扬的,到哪里都可以用!”
它继续很卖力地向井里投石子……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执著,让你如此美丽
漫溯岁月长河,你如此美丽,如此永恒,在白浪起舞的世界。
不能忘记,在荒凉的北海,你手持荆节,露宿群羊,饿食草,渴饮雪。你定定地看着那个方向,抱着十几年的凄凉与理想。
不能忘记,在汩罗江畔,你披散着头发,形色苛陋,你怀着对怀王的期待,对奸臣的痛恨,可你无力回天,在大喊“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后,你步履从容,跳进浩瀚的江水。
不能忘记,萧瑟秋风,茫茫大道,你掀起车帘,回看那个生你养你的故乡,心里愁苦交加,可你明白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动乱,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无悔亦无怨,驼铃阵阵,不再愁苦,坦然走向塞北大漠那匈奴的宫室。
回首,顿足,古人让我们如此自惭形秽,也让我们深深懂得,执着,是人生的一大闪光点,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体现。
遭受失败的打击时,我们需要执著。司马迁惨受宫刑仍忍辱负痛,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变,成一家之言”的无韵之《离骚》。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做了上千次试验,才终于找出钨丝。洪战辉面临上学,照顾父亲、妹妹的艰苦任务,奋力向前,坚持不懈,终于造就了他的“感动中国。”
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们仍需要执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成功的苏轼,在晚年仍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所以胡适一生艰苦奋斗,赢得了36顶博士帽。霍金在取得世界的尊敬与爱戴时,仍然坚持到世界各地演讲,培养新世纪的英才。“乒坛皇后”邓亚萍退出后,仍致力于中国以及世界的体育事业与和平事业,更加富有生命的力量。
有一首歌:“我一定坚持到底,用整个生命来为你诠释……”我想这首歌的作者一定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他已学会坚持与执著。
岁月长河,几多风雨几多欢乐。十里长亭,多少人放弃,多少人坚守。
当然,执著不是顽固,执著代表着一种正确的向上的潮流。为了它,你也许会很伤心,很尴尬,但后来的事实会让你分外美丽。
[评分依据]本文是一篇思想和语言俱佳的作文。
在思想方面,作者以其周密细致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执著”的魅力。苏武、屈原、王昭君,他们因为执著而美丽异常。然后用分论点,正反论述失败与成功时,都需要执著,思维思辨,事例典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结尾再次强调“执著不是顽固”,执著也许会让你伤心、尴尬,但执著会让你分外美丽。
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散文似的语言更彰显了思想的魅力,作者在行文中或化用诗文,或排比段落,或引用歌词,整散并用,显示出扎实的文字功底。
本题解析:这则寓言寓意丰富,内容复杂,角度多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从整个材料看,这似乎就是固步自封的故事在动物界的翻版,其意旨是阐明乌鸦不知活学活用,抱着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放,徒劳地做着无用功。目的是讽刺哪些不实事求是,灵活变通,最终走向失败的人。可以这样立意:①批评死守经验,回守教条的坏处;②畅谈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③批评乌鸦不听谏言,谈论兼听则明的道理。
当然,也可以反弹琵琶。①执著。乌鸦的执著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精神正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儒家的经典思想,多少成功都是从貌似不可能中取得的,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嫦娥奔月……这些古代传说现在已纷纷成为现实,就源于乌鸦般的执著。②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另一要素,爱因斯坦面对批评放言“一百个零加在一起仍然是零”,伽利略用两个铜球同时着地打破了统治千年的教条,布鲁诺在熊熊大火中喃喃自语“地球正在围绕太阳旋转”……麻雀、喜鹊的精明,也许源于卑下的世故,反衬出乌鸦浓浓的自信。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以“凡人琐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叫“凡人琐事”,“凡”即平凡、平常、普通,“琐”乃细小、零碎。“凡”很容易写,“琐”就不太好写,需要对某个人比较熟悉,长期观察、积累,写作时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会涌上心头,流诸笔端。
要写好“凡人琐事”这个题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以记叙人物事迹、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而不是以阐发人生哲理为目的。人生哲理的感悟,应包含在记叙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浓墨重彩。
2、所选事件应着眼与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从生活的常态入手,昭示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3、应选取多件小事,事件之间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事与事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意思连贯,文从字顺。
4、选取平凡的人作为记叙对象。在他们身上,寻找金子般的心,寻找生活的本色。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