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每天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它是无序的。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这“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协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连,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加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交通的结果,而是每一位驾驶员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个体行为是群体协作的基础
B.个体行为与群体协作并不矛盾
C.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自然体现的结果
D.群体协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参考答案:选C
本题解析:主旨题。因果结构,第一句无关宏旨,第二句是结果,第三句反面论证可略读,第四句道出原因,答案是“原因+结果型”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色彩的认知效应
你想提高工作业绩或写部小说吗?可以考虑一下更换家里墙壁或电脑屏幕的颜色。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红色可使人们工作严谨,而蓝色则使人们富有创造性。该研究发表在2月5日的《科学》杂志上。
在关于奥运会运动员服装的一项研究中,英国杜伦大学的人类学家研究发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在拳击、跆拳道和摔跤比赛中,对于水平相仿的选手来说,红色着装的运动员胜率达60%。
专家指出,由于色彩能造成一定的气氛,所以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表现。“当你身处困境时,”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诺伯特·施瓦兹说,“你可能更注意细节,这有助于摆脱困境,但却妨碍创造性的发挥。”反之,“人们在情绪欢快的时候更富于创造性,但不善于分析。”
专家们认为,许多人把红色与不测事件或导致试验失败的未知因素等联系在一起。“人们潜意识中与红色的联系——中止、火灾、警报、警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A·巴甫说,“蓝色的影射似乎较红色弱一些,而蓝天碧海可使人宁静并充满希望,也是有道理的。”
施瓦兹博士还告诫,色彩效应可能并不可靠,或无足轻重。“红色有时象征危险的事情,而有些情况下却是代表令人高兴的事,”他说,“在横跨一条冰冻的河流时,蓝色就标志着危险。”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安德鲁·埃略特说,在科学研究中,不仅仅色彩本身,色彩的亮度或强度可能也起相当作用。根据埃略特的研究,在智商测试前,看到红色试卷封套的人与看到绿色或无色封套的人相比,前者得分较低,这一研究结果与红色能使人更谨慎更重视细节的结论不谋而合。
该研究还测试了人们对广告的反应。结果显示,列举产品的细节或强调防止龋洞等“回避”行为的广告,在红色背景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采用创造性方案或强调如“漂白牙齿”等建设性行为的广告,则以蓝色背景有较大的吸引力。
该研究没有涵盖其他文化背景,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繁荣和吉祥,而融合了红色与蓝色的紫色则没有什么说法。(节选自《世界科学》2009.4)
1. 下列关于“色彩的认知效应”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色彩能造成一定的气氛,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会影响到人的一些认知表现。
B.不同的色彩往往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认知效应,人们可以把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其不一定完全可靠。
C.色彩本身和色彩的亮度、强度都会对人的见解起到影响作用。
D.对色彩的认知效应,也可能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相关。
2.下列选项中,不能解释“红色可使人们工作严谨”这一结论的是
[? ]
A.2004年奥运会上,水平相近的选手,红色着装的队员取胜率高于其他颜色着装的队员。
B.红色在某种情况下代表令人高兴的事。
C.红色往往会被人们与各种不可知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D.测试前看到红色试卷封套的人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往往会比看到其他颜色试卷封套的人低。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色可使人们工作严谨,而蓝色则使人们富有创造性,可见严谨与富于创造性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品质。
B.人们在情绪欢愉的时候往往更富于创造性,在情绪紧张时会更重视细节。
C.人们潜意识中对色彩的定位与其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D.蓝天碧海会让人宁静并充满希望,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第十回写曹操为父报仇去攻打徐州的事情,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印证了曹操宁负天下人我,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思想。反映了曹操的残暴。体现了作者抑曹兴刘的思想。
2.用陶谦得仁厚来反衬曹操的残暴,为下面刘备救助徐州,陶谦三让徐州作铺垫。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构思的故事情节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如何理解“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主旨的理解,熟读作品,把握主要的典型情节理解小说的核心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既然题为“后记”,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②小说写的男主角是“那个人”,而“后记”则是写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人;③小说中并没写“那个人”和守明后来的情况,不能断定他们后来就一定会如“后记”中“我”的遭遇。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②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也很相似;③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况很相像;④小说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
本题解析:回答此题,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选择论据,作出答复。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