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①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①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
(2)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
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蓟北;边镇。
(2)B
(3)要点:辞旧迎新的欢喜,岁月有常的慰藉,对国家社稷的美好祈愿。
以下回答可为作答的参考。
例1:作者在新年之际,身在幽州,心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不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喜。
例2:‘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思乡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8分)
(1)子曰,??,非道弘人。子曰,?。不知其可也·(《论语》)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3)??,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5)??。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6)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
参考答案:
(1)人能弘道?人而无信?(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世间行乐亦如此?(4)吞声踯躅不敢言
(5)楼船夜雪瓜洲渡?(6)夷歌数处起渔樵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道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①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②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
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参考答案:
①D②B
本题解析:
(“谏”是劝君主改正错误)(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青云羡鸟飞”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小题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小题2:本诗颔联的“景”是如何表现“情”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小题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本题解析:小题1: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小题2: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描摹。(4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潇潇雨中,听到一两声鸡鸣。抬头望去,见一两户人家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溪水淙淙,一条板桥通向村外,充满了和平、宁静、安逸的生活氛围。
小题2:“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意境型答题模式:
①提问方式:分析这首诗意境(或情与景),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解答分析:意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题步骤:A、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B、联想和想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C、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D、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不能只“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小题2: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