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作文、旅居德国的摄影家王小慧说:“能创造性地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女足明星温利蓉说:“每天睡一个懒觉,几乎是我最大的享受”。有人以仕途得意为享受,有人以寄情山林为享受。什么是享受,真是见仁见智,耐人寻味。你是如何看待享受的?
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规劝
一位鲁莽急躁的妇人,以惊人的速度开车,一路上猛按喇叭,随意超车。
突然一辆大卡车出现在她的前方,在危急中,这位卡车司机全凭他驾车的高超技术,才避免了一场迎面相撞的悲剧发生。
在猛受惊吓的寂静之后,粗壮的卡车司机走下车,大步迈向这们鲁莽的妇人。
这位妇人已经预备接受一顿严厉的责骂,但卡车司机却一言不发,用一个手指在妇人头上画了一个圈,然后粗声粗气地说:“太太,你知道吗?天使和魔鬼都是这样诞生的。”
说着他再次在妇人头上画了一道圈,然后很绅士地走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对这种无视交通规则甚至无视生命的人,人的天性多半是以舌头甚至拳头进行挞伐。然而,这位卡车司机却报之以善意和幽默。在特定的场合,动用舌头或使用拳头虽然可以消除愤怒,但要唤醒当事人沉睡的安全意识和公众意识,用善意和幽默比用舌头和拳头更能凑效。况且,使当事人铭心刻骨的还在事情的本身,而不在外加的威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即使你是千里马,你也要竭力嘶鸣。如果没有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此刻黑海涛大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歌手或者会在一个中学当音乐教师。正是他大胆的唱出了自己的声音,一鸣惊人,才打开了成功之门。不同凡响的一声长啸,决定了一个千里马的命运。因此,才华加勇气,便是我们成功的“敲门砖”。不要喟叹世态炎凉,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只有亮出不甘平庸的本色,才能踏上辉煌的人生舞台。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1)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作。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科学设想,结合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如何节约资源、促进环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各种可能解决方案或创意设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时20年、投资1.8亿元的炎黄巨塑在河南郑州落成。这座巨塑高达106米,坐落于中国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它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罗斯母亲像高2米,巨塑前面是15万平方米广场。与此报道相映成趣的是郑州市所属的新郑市始祖山上的水泥巨龙,由于媒体的广泛报道与质疑,林业与环保部门也快速介入调查,使这一人造景观停建并有可能被拆除。?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人造景观要注重真正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而不是投资规模、占地面积与高度。数量巨大并不等于价值巨大。自由女神的价值核心是“自由”,当美国独立之后,法国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国人民的祝贺,赠送了自由女神像,象征着一个民族与它的人民从此获得独立自由,走向幸福。而俄罗斯母亲塑像则是将母亲与民族国家抽象为一尊塑像,它是一个精神与情感的象征。当代人要有当代人的文化自信,不能将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重新神化、祖宗化。我们应该让传说成为传说记载在书里,让景点成为单纯的景观留存在大地上,既不要毁弃它,也不要过分张扬它、神化它,不要让历史与传说成为巨大的塑像让当代人仰视,要让人们用一颗平静的心来慎终追远、遥想怀思。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棺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例文:
“14女孩替母扫街”呼唤社会人文关怀
据11月12日《武汉晚报》报道,从老家鄂州随父母到武汉的14岁女孩,经常替患病的母亲扫大街,至今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她说,“我多扫一会,妈妈就能多休息一下,不会累得犯病。”
小女孩的话令人动容。尽管这只是一个14岁女孩的质朴想法,但她却用稚嫩的小手紧握沉重扫帚,以持续一年多的实际行为,体现出为人子女最应恪守的品行:孝道。孝敬父母进而替其分忧,14岁小女孩无疑可以堪称为典范,这是那么的温暖而且足以打动陌生的人心。
但是,在短暂的感动之后,有关“14岁女孩替母扫街”的话题,却应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要替母亲上街扫地?因为那是维系他们一家衣食住行、小孩读书等重要支出的经济保障;小女孩的母亲为什么即便身患肾结石、经常痛得床上打滚,也还得坚持环卫工作?有可能囿于她自身的文化及技能,没有更为合适的务工选择……也就是说,在“14岁女孩替母扫街”演绎出感人孝道的背后,直白展现出来的却是这一家子的生存窘况。
很想问一问,小女孩的母亲进城务工多年,所在的城市医疗保障系统,能否为她、以及她这样为城市建设做出了无私贡献的进城民工,提供起码的职工就医保障,使其可以去医院治好肾结石而不再是无奈地“痛得床上打滚”?其次,小女孩一家4口、挤住在楼顶不到20平方米的地方——不知所在城市的修建数以万套计的廉租房,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女孩一家只能眼巴巴地望而却步?另外,很是希望武汉晚报在刊登“14岁女孩替母扫街”之后,能够陆续报道“下文”:帮扶的、救助的、慈善的……这些缓解一时困难的措施固然要有,但是最应出现的还有如何关爱进城民工以及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制度性举措。
“14岁女孩替母扫街”,体现出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对自己亲生母亲的亲情关怀;“14岁女孩替母扫街”,呼唤的却是一个文明而温暖的大社会,在这个寒意料峭的季节,应尽快对需要关爱的社会成员或群体,施以真情实意的人文大关怀!
本题解析:这个话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它引导考生将目光从历史的故纸堆里转移到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人民、关注民生。可以有以下立意: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2)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3)共享创造和谐;(4)社会呼唤人文关怀;(5)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6)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