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8 18:29:3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四个句子,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此则岳阳楼之大也?③大王见臣列?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
A.③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
B.①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
C.②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在于险远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
小题4: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
小题5: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①“观”为动词,意为“观赏”;④为名词,意为“景象”。
小题1:B项和例句都表示转折关系。A项表递进;C项表递进;D项表并列。
小题1:A项,劳作;B项,不寻常的;D项,到了。
小题1: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情况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B.孰能讥之乎?及所之既倦
C.力不足者何为其
D.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侣鱼虾友麋鹿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志”“力”、“物”。?
“志”是前提,“力”是实现 “志”的主观条件,“物”是实现 “志”的客观条件
小题1: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选取的缘故(原因)。


本题解析:
小题1:B.景象
小题2:A.连词,表并列,译为:并且。B.难道,表反问/代词,他们。C.转折连词,但是/代词,这样。D.转折连词,却/连词,表并列。
小题3: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三者之间是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
小题4: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谨慎取舍;判断句式(各一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文言实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①不念居安思
樯独夜舟
③正襟
④危言
⑤扶济困
⑥人人自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相率设席受经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数为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光亦以充可告语
C.民困于烦苛充与议变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及确之预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A:传授。
小题2:D之:助词,取消独立性。(A 介词,为、替/表被动的介词,被; B介词,用/认为;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
小题3:A(吴充并非的“得到宠爱”也不是“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的人)
译文:
吴充,字冲卿,是建州浦城人。未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入超担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充年纪最小,却独以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候选官员选胡宗尧,是翰林学士胡宿的儿子,因小事牵连获罪,不得改任京官。担任判铨的欧阳修为他求情,仇家诬陷欧阳修认为他偏袒同党,朝廷下诏外放欧阳修到同州。吴充说:“欧阳修因为忠直提拔做侍从之臣,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于是修再留任,而吴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去世,办丧事超过规格,判寺王洙命官吏用印纸批行文书,不让同僚知道。吴充批文到开封治该管吏的罪,触犯当权者的意旨,离京知高邮军。神宗把任用他的意图告诉他,知同谏院。  
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吴充的子吴安持,是安石的女婿,吴充为避嫌解除谏官的职务,担任翰林学士。过了三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王韶攻取洮州,蕃地的首领木征逃离,无充请求招揽他回故地,用爵位和官俸笼络他,使他统领属下,永做番臣,朝廷也不用再设置郡县,耗财费力。当时朝廷正把开拓疆土的任务交给王韶,所以吴充的话不被采纳。
  过了八年,吴充升为枢密使。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无偏向,想任命他为相。王安石离开后,他就代理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吴充想改革政事,请求朝廷召回司马光等几十人。司马光也认为吴充是可以讲真话的,写信给他说:“自从新法实行,朝廷内外纷扰不安。百姓被烦杂苛政所困,日夜翘首,盼望朝廷醒悟,全改敝法。”吴充深入地思考后,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王珪和充一同担任丞相,妒忌吴充,暗地牵制他。而吴充向来厌恶蔡确,蔡确审理相州案件,逮捕吴安持及亲戚、属官拷问治罪,欲牵连罗致到关于吴充的事情,唯独帝明察他没有什么事。到蔡确参与主政,吴充与他在皇上面前讨论变法,多次被他折斥。征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吴充给郭逵写信,阻止他进军,又立罪案。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元丰三年,被罢免相职做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岁。
  吴充注重品德修养,对待兄长十分周到。处理政事追求安定。性格沉稳周密,对家人说话,从未提及国家的事情,对皇上所说的话,也没有人能知道。临终时,他告诫妻子不要那私事要求朝廷,皇上更为之悲伤。世人说他心正而力不足,批评他知道无能为力却不懂得激流勇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参考答案:经、史、子、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