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8:30:1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 。 , 。 , , 。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 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 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辞藻装饰起来的 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⑥华丽辞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③⑥①⑤④ C.③⑥①⑤②④ D.②⑤③④①⑥
|
参考答案:(3分)B
本题解析:③⑥衔接紧密,指的是诗的外在美,可排除D项;①谈的是诗的内在美,与③⑥相对,形成转折,可知③⑥①应排在一起;排除A项;⑤④对照,衔接紧密,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诀窍 和蔼 粗制滥造 靡靡之音 B.庄严 姆指 潸然泪下 不落窠臼 C.濒临 炫耀 汗流浃背 大名鼎鼎 D.安装 风采 戛然而止 源远流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种高帽子、空头大话。 ⑤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特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A.②⑥①④⑤③ B.④②①⑤③⑥ C.②⑥③①⑤④ D.②③⑥④⑤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②只能做起句,③与⑥相连,因⑥的“发现这个问题”承接②,所以是②⑥③,①总说“辨别”与“不能笼统概括”,⑤④分别解说,所以是①⑤④。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湮没/殷红 修葺/茸毛 愆期/悭吝 桎梏/痼疾 B.酣畅/鼾声 邂逅/松懈 甬道/怂恿 自矜/吟诵 C.收讫/迄今 强劲/劲旅 濡染/蠕动 散户/懒散 D.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啼啭/转圈 拙劣/茁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0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B.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特别是年青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D.宁夏人民出版社独家引进版权出版的《虚构之作品》,在中国的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作者是《纽约时报》曾给予这个睿智的作家极高评价的悬疑小说王后玛丽?海金斯?克拉克之手。
参考答案:A(? B项?宾语残缺,“解决……根本”后加“问题”。 C项“窗户”后加“的人”或“的读者”D项?去掉“之手”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