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6-28 18:39:49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新更生,塑造一个“新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朋友陪我在小区里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别墅区。别墅区人口密度小、环境好,再加上美丽的湖景,顿时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而一些别墅的主人在花园里侍弄着花草,满园的花香随着轻风徐徐吹来,让别墅外的我也陶醉不已。还有一些别墅的主人在花园里,放置了藤椅、秋千或棋盘,小夫妻依偎在一起说着甜言蜜语。
我忍不住问朋友:“同在一个小区,人家住别墅,你住电梯房,心理有过不平衡吗?再看看,你只有一个小小的封闭阳台,人家却拥有大大的私家花园,会不会因此怨上天不公?” 朋友笑着说,“再大的房子也不过是一个家,我不会艳羡不属于自己的别人的家。至于别人的花园,那是关也关不住的风景,别人辛苦忙碌着打理,我却成为坐享其成的欣赏者。”
我们的人生需要有一双发现美、发现风景的眼睛,更需要有一颗淡定从容、容易满足的内心。其实,只要内心充盈和丰满,“别人的花园我的景”便能实现,快乐也就触手可及了。
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作文为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其最后一句,我们的人生需要有一双发现美、发现风景的眼睛,更需要有一颗淡定从容、容易满足的内心。其实,只要内心充盈和丰满,“别人的花园我的景”便能实现,快乐也就触手可及了。
根据这句议论,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知足常乐
美无处不在
学会欣赏
人生要从容
写作时只要抓住用从容的内心生活、工作、学习,就会有快乐美好的人生。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我为_______________唱支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如“妈妈”“祖国”“奋斗”“友情”,或其他;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颗小树看到一个农民带着斧头走到他的身旁,便对他说:“亲爱的,请你把我周围的树木全部砍光,我在这里无法自由自在地生长。我既见不到阳光,根也找不到延伸的地方,四周甚至吹不进一点儿风,这些树木好像在我头上织成了拱形罗网!要不是它们妨碍我生长,一年之后我就可以成为这一带最醒目的大树,我的浓阴将覆盖住整个山谷。可现在呢?我却长得像细细的树枝一样。”于是农民就挥动斧头来为小树帮忙,在小树周围清理出很大的一片地方。但是好景不长!小树受到太阳的烘烤,还受到大雨和冰雹的袭击,最后,小树被狂风摧折在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兰北部不知名的古镇德拉赫腾现在因镇内“无红绿灯”而正受到世界关注。在这里,人们上街时早已习惯于直接与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互相让行,“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人们默认的规则。表面似乎有些“混乱”的交通,实际上在有序地运行。在市中心,每天车流量2万多辆,行人、自行车更是川流不息,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这被视为“奇迹”。
要求: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学会礼让
荷兰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镇没有红绿灯,人们用眼神和手势来交流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相让,“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他们的礼让创造了交通奇迹。
荷兰古镇德拉赫腾的“无红绿灯”现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国许多地方的“无视红绿灯”现象。
在我国大小城市,红绿灯、电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谓设施完备,然而时常可见高速奔驰的汽车乱闯红灯。如果两车在小巷“狭路相逢”,“虎视眈眈”的现象并不鲜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国,“人让自行车,自行车让汽车”倒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请自觉排队”,“请不要大声喧哗”……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
“不懂礼让”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才懂得礼让,礼让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不懂礼让,其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对方着想,不懂得体贴对方、尊重对方。很多人满脑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将古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遗训”抛在脑后。十字路口,加大油门高速奔驰,为得是赢得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金钱、名誉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狭路相逢”,必定是一场好斗……
由此可见,缺乏文明素养,不懂得体贴人和尊重人,过于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礼让”的根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国人认识到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国民的文明素养,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礼义之邦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于让出了“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古人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礼让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礼让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带,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礼让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化解紧张的关系。
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一个祥和的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都学会礼让。只要人人都学会礼让,祖国处处都能变成美好的德拉赫腾古镇。
[点评]文章采用观彼思此、观远思近的思路,由古镇德拉赫腾奇迹联想到我国普遍存在的与此截然相反的不懂礼让的现象,并深入剖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合题意,观点正确鲜明,能很好联系实际,分析深刻。
表达上“层进式”的结构完整、清晰,层与层之间过渡自然,语言概括、准确、通畅。
建设谦让的和谐家园
谦让是一股清泉,滋润你我的心田;
谦让是一座桥梁,缩短你我的距离;
谦让是一滴机油,减轻你我的摩擦;
谦让是一缕阳光,温暖你我的心窝。
荷兰北部不知名的古镇德拉赫腾,因镇内“无红绿灯”而受到世界的关注。因为在它的市中心,每天车流量二万多辆,行人、自行车更是川流不息,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
这种“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原来在这里,人们上街时早已习惯直接与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答成默契,素不相识的司机也会在路口互相让行。追根到底。还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尤其是谦让的品格。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谦让的品格,那么他就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就会失去真正的朋友,他就会在无休止的争夺与烦恼中度过一生;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谦让的风气,它就会危机四伏,纷争不断,永远也不会和谐;一个国家如国不能在国际交往中谦让,那它终会遭到他国厌恶与排斥,美国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长期藐视弱国,实行霸权主义,遭到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反对。一个国家即使再强大,如果不懂谦让,同样也是会被孤立和唾弃的。
因此,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应学会谦让,让谦让成为我们的一种品质和习惯。首先,要从教育抓起,只有提高国民的文明素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谦让的重要性,才会付诸行动;其次,是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让不谦让不文明现象受到大众的鄙视和唾弃遭到。只有人人学会谦让,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许多城市的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交通文明建设已渐成风气。在青岛,有1.6万名司机签订“行车礼让”保证书。自青岛市倡导“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城市文明交通活动以来,在驾驶员队伍中引起了较大反响,由专业运输系统带头倡导,现已有16000多名专业运输系统驾驶员分别与单位签订了“三让”活动保证书,并呼吁全市驾驶员行动起来,自觉遵守行车礼让规定。交通文明,礼让为先。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
孟子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可见拥有辞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只要人人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就一定能建设一个人人懂得“谦让”的和谐家园!
谦让者总是用平和宁静的态度去感化他人浅薄的行为,谦让者总是用宽宏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所犯的错误。谦让不仅是一种优良品质,更是一门人生学问。让我们在生活中掌握并使用这门学问吧!
[点评]文章阐述了谦让是古镇德拉赫腾产生奇迹的根源,剖析了不懂谦让的危害,提出如何才能建设人人谦让的和谐社会的主张,切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
表达上同样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分明。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有文采,有气势;结尾采用对称的句子,语言警策,有较强的表现力。


本题解析: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闻类材料作文,材料涉及到公共交通秩序、城市形象和公民道德素养,暗扣北京奥运和和建设谐社会这两大热点。
新闻类材料的审题,应该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会出现德拉赫腾古镇奇迹?通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要津:“互相让行”,“‘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人们默认的规则”,这些词语表明,古镇之所以产生交通奇迹,是因为那里的居民习惯于互相礼让。
写新闻类材料作文贵在联系实际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显示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落入了空谈道理、古今中外事例一大堆、名言警句几大筐、表面雄辩,其实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窠臼。
如何联系实际?如果是正面材料,可以联系身边与之类似的正面实际,分析其意义,肯定其价值,提出如何才能推而广之的建议;也可以联系与之相反的反面事例,指出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提出矫正之措施。如果是反面材料,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联系实际,展开分析。
思路上,这类作文比较适合采用“层进式”结构,按照“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步骤来展开。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